第6章 创业初期管理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 了解创业企业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 了解创业企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
➢ 了解创业企业如何进行营销管理
➢ 了解创业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若不能从根本着手,奢谈企业管理是没有用的。管理没有秘诀,只看肯不肯努力下功夫,凡事求其合理化,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应是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王永庆
创业企业成立后,对创业者而言,面临的将是一系列针对新创企业的管理问题。企业创立初期如何进行人力资源、财务、营销的管理,以及如何进行企业风险的管理,这将是本章要讨论的重点。
案例导读
一份七年前的访谈
2018年8月2日,《福布斯》公布了2018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该榜单以一贯前瞻性的目光,寻找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下、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才俊。在该榜单中,一些参选者所在企业已经成为领域内的“独角兽”和“小巨人”。其中,上海假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假面科技”)创始人徐伟凡凭借在互动娱乐行业的创新成果入选。
这家曾被媒体誉为“做成了马云没有做成的事”的企业,在媒体和公众面前一直保持低调的状态。然而其在互动娱乐行业内,却是一个打造出传奇产品,并备受资本热捧的宠儿。
假面科技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打造互动娱乐场景的创新实验室,探索创新的社交、娱乐产品。其所开发的“狼人杀”App在2016年底甫一上线,就迅速成为全民爆款,不到3个月,用户量即超过1 000万,长期占据App Store“狼人杀”关键词第一位。即便之后腾讯、网易、YY、陌陌等行业巨头斥巨资研发同类产品,并依靠庞大的资源全面宣传推广,依旧未能撼动假面科技“狼人杀”业界第一的位置。
2020年1月,新浪完成对假面科技数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并成为控股股东。至此,假面科技从成立以来,共获6次融资,包括最早于2014年获得的100万天使轮融资,2015年和2017年获得的由金沙江创投、青松基金、新进创投等机构领投的数千万Pre-A轮和数百万A轮融资。2020年3月19日,假面科技注册资本由1 076.63万元暴涨828.83%至1亿元,同时投资人股权发生小规模变更。
假面科技创始人徐伟凡,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学时期就有过创业经历。毕业后,有过创业经历的他选择先成为一名“打工人”,凭借在中国工商银行、汇付天下有限公司就职中积累的人脉,也凭借在汇付天下有限公司的一个内部孵化项目认识到融资对创业的重要性。
2014年,徐伟凡打造了“假面”,这是一个基于校园的匿名社区,这个平台的注册用户可以在隐藏真实身份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之后,徐伟凡及其创业团队又推出了“匿名通话”的“桔子热线”App。“狼人杀”的出现,则成为假面科技青云直上的拐点。
2016年12月,“狼人杀”App上线,不到3个月,其用户量就突破1 000万,仅次于微信和QQ。2017年12月,假面科技的一位投资人提到,“‘狼人杀’今年的利润将达到3亿人民币”。
时至今日,“狼人杀”行业竞争激烈,与新浪联手的假面科技又将向市场交出怎样的答卷?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一看2015年,也就是徐伟凡刚刚离开校园4年的时候,他与合伙人接受的一次采访。
采访对象:假面科技创始人徐伟凡,假面科技运营合伙人顾海龙。
问题1: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和您的创业经历吗?
徐伟凡:我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2007级学生,2011年毕业。在大学时就有过创业经历,当时建过一个团购网站,毕业之后也一直心怀创业梦想,后来和我的学长、我们的技术负责人、运营合伙人顾海龙(海龙和我同级)一起创业。刚开始是兼职,自己有一份工作,利用周末时间一起讨论、计划和开发,项目做出来之后全职来运营这个项目。
问题2:你们这个团队当时是怎么组建的?
徐伟凡: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华东理工大学的校友。CTO是1986年的,计算机系毕业(我是1989年的),COO是和我一届的,信息自动化专业。都是学校圈子里的,经过校友介绍,互相聊得来,就开始一起创业。
问题3:您在组建团队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去招募这些团队成员?还是纯粹的与某几个人比较投缘?
徐伟凡: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心里对需要哪些方面的人才大概有数,不会说只是单纯投缘,团队成员在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是必须要过硬的。但扩充团队其实是个长期工作。不能想着把团队搭好了再去创业,要知道永远没有完美的团队,人才的流动性都是很强的。
问题4:在组建创业团队,或者选择项目上,您比较注重哪些信息?
徐伟凡:选择项目的时候肯定会先看项目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具备创新性,但我们并没有一套特别科学的甄别体系。其实一种商业模式就是满足一种需求,找市场上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点,然后去推出对应的产品,没有太复杂的东西,最后都靠执行。
问题5:那你们创业的资金是怎么筹集的?
徐伟凡:靠融资,和一些投资人商谈,吸引他们来投资。现在准确来说进行了三轮融资,也有一些股东加入是没有实际投入资金,而是输入了一些资源,包括媒体资源的高管等。现在的资金规模有一千多万元。
问题6:你们公司现在在做哪些业务?
徐伟凡:我们主要是两款产品,之前做的第一款“假面”已经停止开发了,因为出现了一些无法控制的问题。现在做一款陌生人语音聊天的软件叫“桔子热线”,让人们在压力很大时能找到陌生人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因为很多事情不方便和特别熟悉的人讲,我们提供这个平台让人们来倾诉、缓解压力。在我们的平台上女性聊天是可以赚钱的,以增加女性在陌生社交平台上的活跃度,因为这类平台上女性较少。我们的第三款产品还在设计中。
问题7:那现在“假面”这款软件已经停止开发了,你们今后会不断推出新的点子吗?
徐伟凡:也不是,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是一年最多做三款软件,现在主推的是“桔子热线”。第三款软件设计好之后我们自己设定的战略任务也就完成了,不会再去开发。不然产品太多了也没有资源去运营。
问题8:是怎么想到在互联网行业进行创业的?
徐伟凡:互联网已经慢慢成为一种基础设施类的东西,今后所有生活上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都会基于这一基础设施来提供,所以在互联网行业是有能够有所作为的可能性的。而且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有体会,一个很小、很精干的团队,也能做出来很受欢迎、很多人用的东西,那种成就感是非常让人兴奋的。而在传统行业,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做出几十万人在用的产品是不可能的。
问题9:你们从产生关于这个项目的灵感和想法,经过计划筹备,到最后着手运营经历了多长时间?
徐伟凡:我们做互联网产品讲究一个快速迭代,发现了这块需求,包括整理需求,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从有想法到做出来产品的初版原型加起来也就两个月时间。但是做出来初版原型后可能会有各种问题,之后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迭代。
问题10:你们团队的规模现在有多大?分工如何?
徐伟凡:团队有二十多人,现在还在准备扩充。分工是技术、市场、产品、运营四块。我们是开放式办公,比较自由,没有太多级别上的限制,我想打造的也是扁平化沟通,减少沟通的成本,不会像大公司一样发邮件要有规范的措辞之类。
问题11:你们公司现在的竞争力在哪里?或者今后希望打造成有哪些竞争力的公司?
徐伟凡: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力还是在产品,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个程度,将来期望打造的竞争力就是做出更好的产品。目前我们有能够把产品做好的人,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问题12:你们到现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徐伟凡:困难还是蛮多的,比如说产品一开始上线的时候很多应用市场会给首发位,用户增长就比较快。过了一段时间可能一些资源少了,曝光度低了,用户增长也就少了,这时候就会有很大压力,怎么向投资人交代、怎么向员工交代、未来怎么办、会不会想到的盈利模式建立不起来……这些都让我感到很有压力、很痛苦。不过还好,我们一直有新的推广方案出来。其实人事上的事情是让我最头痛的,一个好的人才对一个创业公司非常重要。我们之前遇到过用人不慎的事情,我眼光比较不好,招了一个不合适的人给公司造成了损害,这算是创业路上的一个困难。
问题13:那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徐伟凡:老实说,也没法解决。当时有一个用户界面设计做得不怎么好,我就把设计师辞退了,辞退的时候他把东西都删掉了。这个没有办法,只能重做,创业路上很多东西就是有风险的。
问题14:那现在怎么去规避这种风险呢?
徐伟凡:现在就是面试的时候注重考查人品,多留点心。没有什么健全的体系去规避很多隐性的风险,有些风险在碰到之前是意识不到的。我自己的经验累积就是我再招人的时候第一看的是人品,第二才是能力。
问题15:你们对公司有什么规划?
徐伟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上市,而且我们非常感谢学校对我们的培养,今后如果做出一些成就,我们也希望反哺到学校里。
顾海龙分享经历:我大一大二在奉贤校区,也没接触到什么创业的机会,后来去英国交流一年,但是在英国学习的专业感觉不太适合自己,就没有留下读研究生,后来回国工作,进入了上海电气公司,做核电的国际贸易工作。但是觉得自己不太适合这种国企的大氛围,于是就辞职去了一家机器人公司,到新加坡工作。我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想从事咨询行业的工作,之前我也认识了一些在咨询行业多年的前辈。正好遇到有一个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做了二十多年咨询的前辈,他自己跳槽出来成立了公司,我也就回国加入了他的公司,成为他们公司的第四名员工,也算是第一次踏上了创业这条路,做了两年咨询工作。后来认识老徐也是做两条线,主线从事咨询工作,同时也在一起探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方向。直到那年八月份我们一拍即合,觉得这个项目已经成型,可以做下去了,又有投资人愿意投资,大家共同看好这个项目。于是我们各自辞职,全职来做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