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第2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 了解创业者的特征与能力

➢ 了解培养创业者能力的途径

➢ 了解创业团队的组建程序与方式

➢ 了解创业团队的管理

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

—宗庆后

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通常情况下,一群有着共同价值观的人,怀着对共同目标的追求聚集到一起,形成最初的创业团队。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与配置,开发出自己的产品/服务,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创业企业则应运而生。需要指出的是,创业者并不是天生的,创业者所选择的创业路径、创业行业也不尽相同。但不可否认,在创业者的行为背后,也可总结出一些共同点,体现创业者的共同特征。

本章,我们将讨论创业者的特质及其能力,培养这些能力的途径,创业团队的形成方式,以及管理创业团队的方法。

案例导读

实现产业报国梦!从大学生创业到科创板上市,这位企业掌舵人始终坚信八个字

2000年9月,谢应波第一次离开重庆开州的家,一个人踏上了前往上海的求学之路。他的目的地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在到达了上海火车站,同老乡们一起搭乘了人生中第一班地铁后,谢应波终于站在了华东理工大学的校门前。这个重庆小伙子全新的人生,就此开始。

20年后再回忆起这段经历,已经成为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坦科技”)创始人、董事长,也是公司党支部书记的谢应波仍清楚记得诸多细节。2020年10月30日,泰坦科技在科创板正式挂牌,成为中国“科学服务第一股”。当人们称呼谢应波为“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掌舵人之一”时,这位有着近20年党龄的年轻老党员却说,伴随自己和企业一路走来的,始终是那份艰苦朴素、真抓实干的初心信仰:勤能补拙,俭能兴业。

种下创业的种子

20年前,上海南站的周边还不像今日这般繁华。如今泰坦科技所在的石龙路,彼时还是一条尚不规整的马路,距离不远的华东理工大学校园,几乎就是学子们全部生活的中心。

“当时,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都会去学校勤工助学,报亭、打印店、图书馆……什么岗位大家都愿意干。”谢应波也是其中一员。每天中午下课,他都和同学们迅速冲进食堂,打了饭后到勤工助学办公室边吃边上班。下午1时15分准时上课,傍晚则要继续在岗位上工作,周一到周五皆是如此。

让谢应波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暑假到火车站迎接新生。“安徽蚌埠到上海的一班车,最迟要晚上11点后才到,学校要求我们必须接上每天最晚一班车来的新同学,所以回到寝室经常是凌晨1点过后。”但就是这般艰苦,谢应波从本科到硕博连读期间一直坚持了6年。

大学生活磨砺了谢应波能吃苦的坚强品质,也充分培养了他的自主意识,更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这一切,都是一名优秀创业者必备的素养。

“华东理工大学第一家电脑房就是我们勤工助学团队开设的。”谢应波至今记得电脑房中的台式机数量:44台。在个人电脑还未普及的年代,这里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习、看电影、休闲、打游戏的热门场地。

而今回头看这段勤工助学的经历,谢应波认为这对自己的创业有着重要影响,让他“在大学时代就接触并实践了经营管理”。靠助学金、奖学金、勤工助学的收入,谢应波也减轻了家里的负担。在他看来,华东理工大学“勤奋求实”的校风,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包括他在内的每个学生:做事踏实,目标明确。

加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2007年10月,泰坦科技正式创立。最初的办公室位于徐汇区钦州路100号,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为他们提供了3张免费的办公桌。

包括谢应波在内,这支年轻的创业团队一共有6人,均为华东理工大学的学生。创业的初衷充满热血且纯粹:在学校做实验时,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中国在高端仪器、高端试剂乃至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上被外国企业的垄断和压制。“让中国实验室不再依赖外国试剂”,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打造一家受人尊重的企业,成为了这群青年创业家的初心,并延续至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磨砺,如今的泰坦科技已经形成了包括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特种化学品、安防耗材、仪器仪表、实验室建设、科研软件等在内的8大产品线。在创设自主品牌的同时,企业也深度整合了全球数百个知名科学服务品牌。在泰坦科技累计服务的超过5万家客户、100万名科学家和质量控制人员中,世界500强企业超过150家。国内“985”“211”的工科高校实验室内也均能找到来自泰坦科技的产品。

“我们的行业单个产品小,用途分布广,有些试剂看似使用频次不高,但一旦要用了就‘必须是它’,因此能否不被‘卡脖子’就相当关键。”谢应波说。

2008年4月,泰坦科技成立公司党支部,谢应波担任支部书记。在他看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源泉。

努力成为百亿规模企业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创业十四载,一系列企业和个人的荣誉认证下,谢应波带领泰坦科技始终不忘的是“产业报国”的初心。

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让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感到肩上的使命更重。但同时,眼前的市场前景也变得更为辽阔。“科创板的激励机制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创事业,我国的技术创业、硬科技创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将迎来更鲜活的市场化机制。”这是作为创业者的谢应波一路走来的切身感受。

“勤能补拙,俭能兴业,做实业的公司,始终要保持一种质朴的精神。”而今,谢应波已经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了多年,一直居住在徐汇区的他见证了这座城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更记录下了城市每一次的重要变化。“徐汇区很注重人文,每年都邀请企业员工去听音乐会,还有那么多院士、高校、医院在这里,这样的城区在中国都不多见。”

2020年6月,谢应波增补为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城市各处调研时,他发现徐汇区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便民服务等各方面都向着高质量发展、均衡发展不断进发。这让这位扎根徐汇区已经二十多年的企业家更加信心满满:带领企业继续为提升中国科技服务的基础设施而拼搏,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一家销售规模突破百亿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资料来源: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382409.html

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图2—1)是一种商业模型。创始人或工作团队必须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在模糊和不确定的动态的创业环境中要具有创造性地捕捉商业机会,整合资源和构建战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勤奋工作、富于牺牲。

图2-1 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

在蒂蒙斯创业过程模型中,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首先,创业过程始于商业机会,而不是钱、战略、网络、团队或商业计划。开始创业时,商业机会比资金、团队的才干和能力以及适合的资源更重要。在创业过程中,资源与商业机会间经历着一个适应—差距—适应的动态过程。商业计划为在提供沟通创业者、商业机会和资源三个要素的质量、相互间匹配及平衡状态的语言与规则。

其次,创业过程是创业者、商业机会和资源三个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结果。处于模型底部的创始人或工作团队要善于配置和平衡,借此推进创业过程,他们必须做的核心过程包括:对商业机会的理性分析和把握,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对资源的最合理的利用和配制,对工作团队适应性的分析和认识。

最后,创业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寻求平衡的行为组合。三个要素的绝对平衡是不存在的,但企业要保持发展,必须追求一种动态平衡。保持平衡的观念展望企业未来时,创业者必须思量的问题是团队能否领导公司未来的成长、资源状况,以及下一阶段面临的陷阱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出现,牵涉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绪就像一个杂技表演者,一边要在平衡线上跳上跳下、保持平衡,一边还要在动荡的处境中进行各式各样的表演。

专栏2-1

课堂测试:你是一名潜在的创业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