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

1.3.1 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

1.生涯的定义

“生涯”即人生的发展道路,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也可指个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与职位。

舒伯(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生涯也是人自青春期至退休后,一连串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从生涯定义大体上可以看出,生涯是指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生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除了工作和职业之外,它还涵盖了人一生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生涯的发展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只有在个人寻求它的时候它才存在。

生涯不是一个静止的点,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只是人生的某个阶段,而是会贯穿始终、相伴人的一生。受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个人生涯的发展也是个性化的发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涯。

2.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论

舒伯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0~14岁)

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是生理、心理发展时期,个体在这个阶段形成了塑造自我概念的态度和行为。个体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在该阶段中,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的不断尝试,修饰其自身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2)探索阶段(15~24岁)

探索阶段属于学习和打基础的阶段,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该阶段的青少年或青年,通过学校活动、社团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进行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3)建立阶段(25~44岁)

建立阶段属于选择、安置阶段,对选定的职业进行尝试、变换,以至逐步稳定。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不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进行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职位,并在31~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该职位并固定下来。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4)维持阶段(45~64岁)

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个体在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维持现状,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自己的工作职位,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5)衰退阶段(65岁及以上)

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职业生涯接近尾声或退出工作领域。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转为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以不同方式来替代和满足需求。

大学生涯是整个人生的重要阶段,3~7年不等的大学生活往往为个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个人在大学就读期间主修某一专业方向,是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做准备。因此,大学生涯亦可称为职业准备阶段,是职业准备期。这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决定能否赢在起点的重要阶段。

3.影响职业生涯的因素

在我们的定义中,“与工作有关的经历”是很广泛的,所有的职业生涯都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两者共同形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基础。

主观因素:对与工作有关的事件的主观解释,如工作志向、期望、价值观、各种需求,以及对特殊工作经历的感受。

客观因素:客观事件或情境,如工作岗位、工作职责或行为,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各种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仅考察客观事件并不能提供对个人职业生涯全面、丰富的理解;反之,完全依靠主观感受和价值观,也不能对某一种职业生涯的复杂性做出公正的评判。因此,主观成分和客观成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如图1—2所示为影响某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4.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创业教育能增强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敏锐性

创新意识是良好思维品质的核心特征,创业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大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在引导大学生发现客观世界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启迪大学生客观对待人的生理、心理和性别等差异,对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更加敏感,敢于发现、肯定和主动培养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尝试新的领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扬长避短,个性化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不是人云亦云,按照一个模式发展,从而错失培养自身优势的良机。

创业精神则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

(2)创业教育能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

职业是一个发展的概念,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计划,而是个体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基于对未来职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认识,对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观预期和主动适应。个体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而外在的职业却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兴职业不断出现,适应不了社会需要的职业会被迅速淘汰。

创业教育有助于引导大学生主动地进行职业探索,积极地规划未来,以良好的心态,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调整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外部职业环境的变化,使自身的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互动。

(3)创业教育能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图1-2 影响某职业生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大学生带着创业的思路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其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创新,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创业教育也能增强大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使之不惧怕失业和失败,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不断开辟新路。因此,创业教育能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养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不断提升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5.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创业的成功依赖于职业生涯规划。即创业者首先要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其次要能够洞察环境,善于发现市场上尚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捕捉创业机遇。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有胆量、有勇气就能创业,而在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兴行业与概念层出不穷,创业不仅要靠胆量和勇气,更要靠包括智谋、能力、工作经验和社会责任感在内的综合素质,还要结合对创业环境中的人脉、资金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把握,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创业抉择,即选择能充分发挥自己专长和个性优势、自己有浓厚兴趣,并且与环境相适应的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管理经验和人脉关系,更要依赖科学的规划。有规划的创业是创业成功的根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创业规划,并能发挥关键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和规避创业的艰难险阻,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并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成功之后有规划地守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

专栏1-5

淤泥、渣土变废为宝?垃圾也能资源化再利用!

出生于甘肃的成铭钊,15岁以前从未见过大海,一直对大海充满着向往。直到大学接触到了海砂固化项目,便与海砂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开启了一段“变废为宝”的探索之路。

“淤泥、渣土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些固体废物的成分以硅、铝、钙为主,具有很好的资源化潜力,通过有效的处置技术就能够变成有用的资源。”

江河湖库疏浚淤泥、渣土泥浆等淤泥质固体废物的主要成分都是无机硅酸盐,但由于其存在状态是高含水率、高黏性的,因此处理起来有一定难度。无论是还林还田,还是堆放填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大部分淤泥质固体废物都不符合还林还田的标准,无法通过还林或还田途径处理。而简单堆放填埋不仅易造成二次污染,还会占用大量土地,尤其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发达地区难以实施,此路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基于此背景,成铭钊团队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决定采用集中资源化制砖和道路应用的方式来解决淤泥质固体废物处置问题,通过集中建立的固体废物资源化中心稳定可控地处理固体废物,同时通过市政道路项目一次性大批量消纳淤泥质固体废物来做垫层和稳定层。

模拟地壳运动,将淤泥质固体废物再生利用

成铭钊团队处理淤泥质固体废物的核心技术是水热固化技术,其机理是模拟自然堆积岩的成岩过程。堆积岩的成岩过程是地表的硅、钙质物质(类似于淤泥质固体废物的成分)通过漫长的地壳运动不断沉积,当到达一定的深度后引起温度、压力提高,就能够发生成岩反应。堆积岩再通过同样漫长的风化和生物作用后又会变回泥土类物质,这就是自然界的成岩循环。其实,漫长的是堆积过程,真正反应成岩的时间是很短的。水热固化技术就是省略漫长的堆积过程,在工业条件下提供一个能够成岩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在药剂激发下促使固体废物发生成岩反应。

相比于传统的水泥基工艺和烧结工艺只能将淤泥作为填料使用而掺比很低,水热固化技术可以将淤泥作为主要的反应材料,所制成的建材中50%~90%都可以使用淤泥,同时对于淤泥含水率的要求可以放宽到塑限以上,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目前水热资源化产品单块砖的生产成本是同类产品的50%~70%。

固体废物资源化不仅要保证产品的强度等力学性能,也需要对固体废物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固定,这对处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先对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再进行资源化利用,但这样处理成本较高。利用水热固化技术处理固体废物,可通过药剂促使生成一些目标矿物,既能提高强度,又能结合重金属、氯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物质,形成稳固的化学稳定物,在资源化的同时可实现无害化,极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利用水热固化技术处理淤泥质固体废物可制成多种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建筑、市政、水利等领域。除此之外还可以生产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以各类固体废物为主要原料的调湿内墙砖,其可利用材料纳米孔径结构自动调节空气湿度,能有效减少空调的使用,实现低碳节能。

路虽坎坷,却也收获不少

从大二起,成铭钊就已经开始做水热固化技术的课题研究。本科期间,他课外时间一般都窝在实验室做实验,特别是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期间,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他直接搭个小帐篷住进了实验室。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努力也让成铭钊和他的团队斩获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比赛结束后,这个项目并未停止,成铭钊和团队决定继续将水热固化项目做下去,推进产业化。

2017年年初,成铭钊创办了上海海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顾科技”),以技术服务的方式提供固体废物资源化成套解决方案。在开始的两年中,由于当时技术不够成熟加上缺乏经验,他们损失了一些关键客户,也遇到过恶意拖欠费用的问题,交了不少“学费”。在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后,海顾科技便专注于技术门槛较高,且处置需求旺盛的淤泥质固体废物资源化领域。

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海顾科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由于项目周期较长,回款出现了问题,公司现金流告急。同时疫情对于一些客户也造成了巨大影响,一些项目被迫停止。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复苏,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海顾科技触底反弹,快速拿下了几个淤泥质固体废物处置项目。这巨大的反差,让成铭钊不禁感慨企业能有现在的发展“既受限于疫情,也受益于疫情”。

环保大趋势下力求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口稳步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淤泥质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等产生量剧增,市场规模已达千亿级别。在未来的5~10年内,随着各地环保要求的提升,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整个行业竞争将越来越有序化、开放化、规范化、多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总投资从2008年的4 937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9 5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81%。“无废城市”建设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更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更低。“十三五”规划期间固体废物处理行业投资规模超过3.5万亿元。从财政投资预算来看,未来有关固体废物处理领域的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海顾科技始终以科技创新为企业立足之本,同时也在细分领域引领行业发展。其牵头制定了团体标准1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2项,主导了“河湖底泥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项目)、“基于河口湿地资源的生态护岸和绿色修复材料制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未来,海顾科技还将涉足飞灰处理和CO2捕集利用等领域。

“创业是与自己达成和解的过程。”回顾创业的历程,成铭钊在不断反思中发现,自己与同龄人相比,已经收获了很多。虽然过程十分艰辛,但成铭钊并不后悔:“从个人的人生追求和自我成长来说,我觉得创业非常值得,路虽远,行则将至。”

成铭钊坦言,走上创业这条路,他们的团队成员都不是单纯为了经济回报,而是觉得在这过程中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也是在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企业家孙陶然曾说,创业是和平年代最靓丽的生活方式,其中的酸甜苦辣确实让人快速成长。我们做的事情一方面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有一定贡献的,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实现一定的价值回报。”

资料来源:https://www.stefg.org/serve/detail.aspx?id=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