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科技创业发展背景
早在19世纪,国外就出现了科技创业活动,但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尚未形成群体性创业行为。到了20世纪40年代以后,科技创业才真正成为群体性、规模性的创业行为。科技创业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所推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0世纪中后期,科技创业在发达国家兴盛起来,与其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的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产品与产业比重下降,高技术产品与产业比重上升。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技术产业更有技术含量和竞争力,更能赢得市场、推动技术的进步。知识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知识劳动者比重加大,这些方面的演化进程,特别是后两者,为科技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
进入工业化社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相互促进,科学技术有条件加速发展,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因素,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分别作用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使社会生产力成倍甚至若干倍地高速发展。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经过第二次科学革命和第三次科学革命,到20世纪中叶,形成了一系列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的新兴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等。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人类社会步入知识社会,也有学者称之为“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知识社会的来临,标志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工业经济的衰落。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主要从事创造性劳动。研究与发展拥有着头等重要地位,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在知识经济中,由科技发展而形成的科技研究开发企业、科技企业和科技服务等产业,不仅是一个强大的知识经济部门,而且其创新发展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职能化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事创新和技术服务性工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网络通信大为增强,网络空间大大扩展,把人类的创新水平推到一个新的高峰。创新、创业互为前提,创新行为的普遍发展,为科技创业提供了支撑和平台。
3.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需要
18世纪中叶人类进入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发展结果是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劳动生产力空前提高,社会财富极大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空前提高。但在这些巨大变化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严重的生存危机,突出地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
首先,人口的剧增带来了淡水资源供给不足、就业问题负担沉重等问题,此外还对生活消费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影响。
其次,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经过几十年来的加速开采和粗放经营消耗量急剧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最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由于200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追求国民生产总值,掠夺式开采不可再生矿产资源,由此产生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大气、河流、海洋等造成的污染达到空前的程度,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总之,这些巨大的危机,最终只有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普遍提高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才能得以解决。科技创新创业的大规模发展,为人类从根本上摆脱困难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