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孔子民本经济思想新论

一、孔子民本经济思想的历史形成

二、孔子民本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孔子民本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

南越国疆域考

一、南越国的西界

(一)与且兰的边界

(二)与夜郎的边界

(三)与句町的边界

二、南越国的南界

三、南越国的北界

(一)与闽越国的边界

(二)与淮南国的边界

(三)与长沙国的边界

近年来王充研究的走向及其特征——基于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的研究

一、文献分类的选择和检索条件的设定

二、年度发文数量趋势分析

三、王充研究的地域特征

竹林名士对放达的把握

一、什么是“放达”

二、嵇阮如何把握“放达”:从道德修养的角度

三、竹林名士的“放达”实践

四、竹林名士对“放达”境界的提升

五、竹林名士对放达把握的社会影响

新兴边地将门与北宋中后期政治——以种氏将门为中心

一、新兴边地将门发展概略

二、招抚番部与种氏的经营

三、西北拓边与种氏的进取

四、政治动荡与转向保守

五、结语

论朱熹的史学观——以亡秦为例

一、封建无助亡秦

二、秦至无道,决无久存之理

《地纬》的成书、刊刻和流传

一、《地纬》的成书及刊刻

二、《地纬》的流传

慈禧太后时代清宫御膳的特点与意义

一、《御茶膳房》档案记录的清宫御膳

(一)清代《御茶膳房》档案与清宫膳食制度

(二)清宫御膳的演变阶段

二、慈禧太后时代的饮食生活特征

三、“添安膳”筵式与慈禧太后时代的官场酬酢风尚

非典型之教案: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

一、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之概况

(一)交涉

(二)结案

(三)反响

二、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之社会关系

(一)教会与教士

(二)地方士绅

三、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之实质

中国双筷制助食法百年倡行史迹钩沉评述

一、“卫生餐法”讨论的缘起

二、“双筷制”助食法的施行

三、中餐文明进食的“华山一条路”

四、“双筷制”不仅仅是工具和方法

从奉化孤儿院看抗战前后地方社会中官绅民之关系

一、地方精英

二、普通民众

三、政府

四、余论

关于“本体性否定”理论唯心主义历史观问题

一、存在性“历史”的唯心主义界定

二、“历史动力”方面的新“英雄史观”

三、历史未来在“向善”与“完美”中间徘徊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的地中海世界

一、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圈现雏形

二、宗教分歧与相容

三、西欧封建制在希腊地区的移植:冲突与融合

17世纪中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食物原料研究——以卜弥格、卫匡国和基歇尔为中心

一、西方人对中国饮食知识认知的深化

二、从文字到图像:17世纪中国食物原料知识的传承与接续

三、卫匡国、卜弥格著作对基歇尔《中国图说》的影响

论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的“托孤”

一、古代中世纪作家的相关记载及其史料价值的评估

二、阿卡狄乌斯“托孤”属无奈之举

三、伊嗣俟一世“受托”乃是最优选择

四、阿卡狄乌斯“托孤”与晚期古代东西方形势变迁

开启福利国家之门——美国《社会保障法》初探

一、《社会保障法》立法缘起

二、经济保障委员会构建美式社保体系的初步探索

三、《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社会保障法》合宪性司法审查

五、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