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制在希腊地区的移植:冲突与融合
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拉丁人的涌入给希腊地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原有的皇帝领导下的地方大贵族统治被拉丁人所取代。伴随征服,“西欧骑士们带来了西方的制度、管理、理念和价值观”。[13]西欧封建机制移植到东方,必然会给希腊地区带来冲击,同时这也是双方“适应、妥协和融合”[14]的一个过程。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前,西欧和拜占庭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别。首先,在国家实体概念上,拜占庭存在着统一的国家,并且有代表国家掌握最高权力的皇帝。其次,拜占庭存在着国家法律,尽管社会各阶层之间存在着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差别,但他们的法律地位平等,所有自由民都处于帝国的法律保护之下。同时,在第一次十字军之前,拜占庭就出现了类似西欧“封建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源于11世纪末科穆宁王朝首创的“普罗尼亚制”(也称监领制)。拜占庭皇帝最初把征税权授给地方贵族,后又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小农一起授给地方贵族,最终导致地方贵族势力的坐大,这种情况类似西欧的分封,但又有所不同:这些封地授予只是授给受封者本人,而不能世袭或转让;普罗尼亚制下的地方贵族并不用服兵役的方式来进行回报,他们也不是军队构成的主要力量;国家并没有授予地方贵族公共权力和司法权力来限制封地上小农的耕种。12世纪晚期的拜占庭贵族阶级并不能世袭,且不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社会阶层之间呈现出一种流动性,整个社会的精英可以大规模地吸收到社会的上层中来。拜占庭富裕起来的城镇市民成为这种社会阶层之间流动性发展的一个新的表征,“11世纪中期,拜占庭皇帝曾授予他们(富裕起来的城镇市民)中的一些以议员和高级官吏的头衔”[15]。
与此同时,西欧则是另一番景象。当时西欧并不存在国家的概念,私人契约关系成为西欧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基础,整个社会由一种契约关系组合起来,十分松散,国王和封臣之间纯粹是一种由契约而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当然,西欧也不存在着国家法律,习惯法和宗教法制约着人们的行为。社会组织在制度和实践层面上的反映则是臣服、效忠和分封。骑士阶层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司法权、立法权和征税权都被骑士阶层所垄断。他们享有世袭的封地和佃农,同时将为领主服兵役作为他们的义务。西欧社会阶层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等级性和封闭性,非贵族出身的阶级很难进入社会上层,社会阶层之间少有流动。“到11世纪晚期,血统已成为衡量贵族的一个重要方面;到1200年,骑士阶层已经变成了一个制度规则,有着自己独特的仪式、信念和责任。”[16]
征服后,整个拉丁帝国社会进行了重构。帝国社会被明显分成两个不同的社会集团:一部分由拉丁征服者和西方移民组成;另一部分则由当地的希腊人组成。虽然宗教的差别不再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但它仍然是社会分层和个体认同的一个重要的判别标准。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拉丁人拥有优越的自由人地位,在这里拉丁人和自由人是同义词。同时,仍然信奉东正教的当地居民则被贬低和歧视。除了执政官阶层,不管其1204年前的身份、地位或居住地,所有希腊人下降为国家的依附者。在拜占庭法律下,小农尽管受到帝国税收、宗教机构和领主的束缚和盘剥,但仍有法律上的自由,比如可以到帝国法庭中申诉;在拉丁帝国的统治下,没有自由权的他们在法律上被认为像西方的农奴一样,法律上能够允许小农拥有土地财产的数量和其他物品也远比拜占庭时期严格。[17]
西欧骑士对于希腊的征服和融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东西方贵族阶层的融合与合作直到1248年才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由于人数上占少数,拉丁人保留了希腊人的东正教教堂和教士,同时也让以前的拜占庭法律在当地继续实行。用希腊版的《摩里亚编年史》说:“从今往后,再没有法兰克人逼迫我们信奉他们的信仰了,也没有法兰克人逼迫我们改变我们的习俗和罗马法了。”[18]另外,对于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个人权利都予以保留和保护。最初阶段的融合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只给予当地贵族一定的头衔和地位,并没有给予其封地,没有真正把希腊贵族纳入统治体系中来,这个时期双方的融合只是一个法律信号,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含义。
贵族阶层的融合在13世纪中期逐渐超出了司法和个人层面,开始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出于防御尼西亚拜占庭逐渐壮大的军事威胁的考虑,东西方贵族的融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1248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城市莫奈瓦西亚向拉丁帝国国王威廉二世投降之后,威廉二世给予城市中最有影响家族中的三个贵族封地的赏赐,这大大增加了受封贵族的土地财产。”[19]大规模的赐封一直持续到1261年底或1262年的头几个月。这一阶段,开始给予希腊当地贵族封地,并把他们拉入统治体系当中,以稳固拉丁人在当地的统治和抵御尼西亚拜占庭的影响。
1261年后西方领主和希腊当地贵族建立了一种更紧密的关系。1262年,法兰克骑士杰弗里·布瑞尔对侵入南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尼西亚拜占庭军队宣战,他分封的希腊贵族给他提供援助打败了来犯敌人。胜利后,他赏赐他的希腊封臣很多封地和其他物品,并且从中挑出显贵者封为骑士。从此,希腊贵族可以像法兰克骑士一样受封为骑士了,并且这种荣耀也变成了世袭制。从此时起,东西方贵族融合的过程基本上可以说是完成了,双方结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
希腊贵族原处于占领后希腊统治阶层的最底部,从13世纪中期起,其地位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这种现象毫无疑问是伴随着西欧骑士的衰落和不断增长的军事斗争以及对于当地统治的需要而出现的。但是,希腊当地贵族受封人数总体而言并不是很多,希腊贵族很难进入男爵阶层;多数希腊贵族仍然信奉传统的东正教信仰;此外,东西方贵族之间的通婚仍然是禁区,社会同化的有限性也表明两个集团之间的文化鸿沟依然存在。希腊贵族社会地位的提高加强了其在统治区域内的传统地位,但是也剥夺了其反抗拉丁统治的意愿。
尽管东西方贵族的融合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但是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显著的。法兰克骑士的标准、价值观和理念在希腊逐渐盛行,西欧的封建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移植到了东方,使东方在文化和观念以及统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腊地区的发展也在一段时间内纳入了西方式的发展轨道。
【注释】
[1]说明一点,本文所研究的十字军运动是指传统意义上的1096—1291年的历史,即由乌尔班二世所号召发起的第一批十字军东征到十字军在中东的最后一个堡垒阿克城被攻陷的历史,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的历史则是指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到1261年拉丁帝国灭亡及其稍后一段时期的历史,时间跨度约为13世纪初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
[2]Abulafia,Davi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V.c.1198-13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540.
[3]Abulafia,Davi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V.c.1198-13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540.
[4]Abulafia,Davi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V.c.1198-13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541.
[5]M.M.波斯坦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3页。
[6]M.M.波斯坦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6页。
[7]M.M.波斯坦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页。
[8]Vasiliev,A.A.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Vol.Ⅰ.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8,p.106.
[9]Vasiliev,A.A.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Vol.Ⅰ.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8,p.338
[10]Vasiliev,A.A.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Vol.Ⅰ.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58,p.338.
[11]M.Nicol,Donald.The last centuries ofByzantium,1261-1453.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p.17.
[12]Abulafia,Davi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V.c.1198-13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542.
[13]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83.
[14]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75.
[15]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81.
[16]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84.
[17]Abulafia,David.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Vol.V.c.1198-1300.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pp.538-539.
[18]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90.
[19]Jacoby,David.“The Encounter of Two Societies Western Conquerors and Byzantines in the Peloponnesus after the Fourth Crusade”.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3,78(4),p.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