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圈现雏形

一、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圈现雏形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建立起了拉丁人的统治,打破了原有的贸易壁垒和商业限制。拉丁人的大量涌入,长途海运的发展,西方尤其是意大利流动资金的进入,加上不断扩张的西方对农业和手工业的需要,都促进了地中海地区长途海运贸易的发展,逐渐使地中海地区经济在中世纪时期迈向一体化;同时,也促使黑海向西方商业开放,并逐渐融入地中海贸易圈。

拉丁人对拜占庭的占领,为西方资金进入拜占庭扫清了障碍,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以钱逐利”的本能。意大利信贷集团的活动便是当时的一个特色。自1270年始,锡耶纳和佛罗伦萨的商业和银行公司逐渐开始大规模的信贷行动。这些意大利商人的大规模的商业活动遍及拉丁帝国的各个角落。香槟集市和英格兰,被拉丁人占领的希腊的克拉伦斯、科林斯、底比斯和尼格罗彭特都有他们的信贷中心,意大利商人和银行家发明了一种新的赚钱方式,他们运用市场化操作模式,把资金投资于手工业和农地开垦来获取短期或长期收益。在1240年前的底比斯,热那亚商人在丝绸手工业中扮演了中间商的角色。总而言之,“13世纪后半期意大利银行家、商人和管理者的出现和活动,促进了已被拉丁人占领的原拜占庭西部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的生产率、产量和利润的大幅增长,给当地经济带来了飞速发展”[2]

同时,原拜占庭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模式。底比斯和其他丝织中心生产出的丝织品被运往西欧(主要是意大利),意大利城市再加工后的大量的优良丝织品和威尼斯经过技术改造后的玻璃制造业,其出口的主要方向则是拜占庭,这就大大抑制了同样的手工业在希腊中西部及其附近岛屿的发展。上述地区越来越多地向西方供应原材料,并且也逐渐成为西方最终产品的消费市场。希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演变,就是面向西欧长途出口的重定向,这种现象在1204年以前的君士坦丁堡就已经出现端倪。可以肯定的是,希腊的这些地区也通过陆路、海路参与短途和地区性的贸易,包括一些季节性的贸易。随着资金的投入,拉丁人在这些活动中的份额也越来越大,“13世纪70年代后,希腊人越来越依赖拉丁人的海上运输。希腊中西部的海上贸易越来越从属于被威尼斯商人和船员所把持的长途海运贸易的需求、路线以及季节性波动,这些威尼斯人很好地利用了威尼斯提供的海军和外交保护,以及其殖民地和商业基地所提供的便利条件”[3]。这种演变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联结拜占庭、意大利和黎凡特的三角贸易模式。

君士坦丁堡陷落所带来的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促使黑海向西方商业开放。即使在1261年拜占庭光复后,除了特定条件下的小麦贸易,这种开放的贸易状态也没有停止。起初在君士坦丁堡的拉丁人日常的小麦、盐、鱼、毛皮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主要被黑海当地的商人所把持,拉丁人参与甚少。黑海商人带来的商品在君士坦丁堡转船也可销往地中海市场。就在1239—1240年,蒙古人在南俄国巩固了统治秩序的短短时间之后,拉丁人的商业在地理上和经济上已经遍及黑海沿岸。[4]他们中的一些居住于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的索尔达亚,并且把它变成一个深入南俄国甚至基辅的基地,且以此为据点,从蒙古向地中海出口奴隶,进行奴隶贸易。巧合的是,1260年有两个威尼斯人经过君士坦丁堡,在他们去中国的路上,也到过索尔达亚。他们分别是著名的马可·波罗的父亲尼克罗和叔叔马休,以后几年里,在君士坦丁堡和黑海,威尼斯船只的频繁出现也表明拉丁人在此地区活动的增长。君士坦丁堡挤满了来自天主教中的商人,马赛、蒙波利埃、纳邦纳、巴塞罗那、安科纳、佛罗伦萨和鲁古撒都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殖民地,有些商人甚至来自西班牙、英格兰、德意志。黑海海滨点缀着热那亚和威尼斯的殖民地。[5]拉丁人占领的君士坦丁堡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中继转运站,并且在黑海融入地中海贸易圈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意大利商人还控制了此时的北非沿海贸易。意大利商人把从欧洲大陆甚至东方的手工业品带到突尼斯、博吉和休达,在那里购买羊毛、兽皮、蜂蜡、靛青、明矾和谷物。但这条路线的投资和利润都非常少,这就使非洲成为逐渐走下坡路的商人团体(如比萨、马赛和墨西拿商人)的避风港。意大利商人的船只经常沿大西洋海岸航行到摩洛哥。12世纪他们的终点通常是赛那,从1250年后,被更靠南的萨非所代替。

此时,在沟通大西洋贸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突破。1277年,热那亚的平底大船开始沿加的斯和塞维尔到达法兰西、佛兰德和英格兰,他们高高的船体使停靠在拉鲁切尔、加来、南安普敦和伦敦的北方船只相形见绌。威尼斯则于1317年派出非常有名的“佛兰德大船队”来与西欧进行贸易。船队经直布罗陀到达布鲁日和伦敦。香料、明矾、谷物、酒和其他来自地中海地区和远东的物品被用来交换佛兰德的呢绒、英国的羊毛和其他物品。14世纪中期前,英格兰和佛兰德成为热那亚和威尼斯按计划派出的一年一次的航行的一个经常性的停靠地。热那亚海上贸易征税报告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当时贸易的繁荣。报告显示,海上贸易在1274—1293年间有4倍以上的增长。在1294年,热那亚港口出口需要缴纳税金的各类物品价值为3822000盾。这大约是菲利普·奥古斯都统治下的法兰西君主国收入的7倍,是吕卑克最好年份(1368年)海上出口的差不多10倍。[6]

第四次十字军后,意大利商人的在地中海建立了众多的贸易据点和商站,与沿岸各国建立起了密切的贸易关系。地中海的贸易逐渐形成一种更加紧密的商业网络,各种商业贸易和往来比以往更加频繁和紧密了,中世纪地中海贸易圈的雏形开始出现。“当欧洲的大部分贸易仍然在集市上断断续续进行时,在地中海贸易已是在进行连续性的流动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