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疆域考
2025年10月14日
南越国疆域考
马金霞
南越国的疆域其实有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大致以汉文帝元年(前17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南越建国(前204年)到汉高后八年(前180年)是南越国疆域的初步形成期,《史记·南越列传》说,“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与长沙接境”[1],秦朝破灭后,赵佗击并桂林、象郡于前204年自立为南越武王,故而南越国创建时的疆域应与秦代岭南三郡的辖地相当,即东滨南海,西据桂西黔东南与西瓯、骆越、西南夷为邻,南至今雷州半岛,北于今永州、南雄、漳州与汉长沙国、淮南国、闽越国接壤。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到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是南越国领土扩张和疆域最终定型期,前180年汉高后崩殂,“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使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2],文帝时赵佗上书曾夸口说,“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3],赵佗的话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也说明后来的南越领土确实有所增益。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因此,南越国最后的疆域范围大致与此九郡相当。秦代南海、桂林、象郡的地理范围,南越国的东界,滨临南海,也不必讨论,下面仅就南越国的西界、南界和北界进行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