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之概况
2025年10月14日
一、清末台州印山学堂毁学案之概况
台州海门印山上原有尼姑庵,后改为印山书院。清末新政,地方争相兴办学堂。光绪二十八年(1902)海门士绅王梦兰和法国传教士李思聪借印山书院旧址创办毓才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海门天主、耶稣两教教民“因筑墙争界,遂致大起冲突”[8],李思聪无心办学,交由当地士人娄震曜等接办,改名为育才学堂。然而,学堂仍为教会所把持,“学堂教员,教民居其大半,教授法文,闻系天主教士”[9]。这种“不华不法、非中非外”的办学方式遭到了浙江省视学的批评。[10]台州知府告知学堂董事“李教士既已交卸,并宣言不再预闻,前日所聘教员应即会商辞退”。[11]
光绪三十三年(1907)台州知府许邓起枢以毓才学堂与育才学堂读音混同,且办学又不得法,下令改回印山旧名,以杜绝与教会纠纷;又因海门商业日盛,宜办商业学堂,乃派黄崇威[12]为董事,聘屈映光[13]为校长,称为印山初等商业学堂。但李思聪仍暗中阻扰,坚持要求聘用法文教习,遭拒后乃唆使教徒制造事端。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初四(1908年2月5日)李思聪趁春节放假之机,“率众捣毁该学堂,仍改毓才字样,斥逐办事诸人,另开后门直通教堂”[14]。李思聪霸占学堂一事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