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茶膳房》档案与清宫膳食制度
清代《御茶膳房》档案的主要部分,是记录皇帝每日膳食及相关事务的《膳单》和记录皇太后以下宫中诸位膳食用度、皇帝赏赐筵席及各类膳事用料等的《行文底档》。《膳单》是主膳即御膳房“总管”所拟皇帝每日行膳的依据,用后留存即《膳底档》。所谓“依据”指“手掐”(御膳总管录成进呈御览以供皇帝审定的请膳手本)的底文;“手掐”经御览钦定后,《膳单》即为以备治膳的行厨依据;与行厨后的备查档文。《膳底档》的行文规矩,是于初拟时留有宽大天头;天头部分记录皇帝阅“手掐”后可能提出的膳品要求和行膳实录。《膳底档》每日一页,用毛边草纸毛笔书写,长40厘米,宽23厘米。《膳底档》每月装订一册,于左端边沿穿两纸捻而成;封面亦用相同规格毛边草纸,于左侧工书朝年月份。《膳底档》的内容形制,集中反映了清宫御膳的典制和具体详备的膳事。《膳单》是皇帝每日膳食品目的准确记录。清代宫廷膳档的史料价值,主要有以下方面:
①《膳单》表明皇帝每日的食制,由两次正餐和早晨的点心、晚上的便饭四餐构成;
②所用膳具明确记录;
③皇帝每日四餐的品目结构;
④皇帝每餐所进品种均有记录,并且为严格循例;
⑤清宫历朝《膳单》在食料选用上的特点,是肉食原料比重甚大;肉食原料以猪、鸡、鸭、羊为主;在肉食原料中,野生动物原料为御膳所喜爱,尽管入关以后野生动物原料呈不断下降趋势,但这一特点却一直保留;菜肴原料极为广泛,凡民间习食的物料大多入馔;主食原料也几乎是五谷杂粮无所不有;
⑥治膳者姓名有时标出,常例之外的膳品均须标明来源与责任者;
⑦皇帝饮食,尤其是中晚两次正膳,具有程仪庄严、气度恢弘的特点。有“天之子”“臣之父”特别身份的皇帝的饮食活动,便具有他人不可僭越的礼仪特征;
⑧《膳单》有参证史事,订正叙事之误的重要价值。
不难看出,《膳单》清楚地反映了宫廷膳事严格的等级名分与规章礼仪,政治色彩十分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