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分歧与相容
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的斗争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两个教派原来都是基督教的主要教区,但是,在基督教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两大教区为争夺最高宗教地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导致两派公开的分裂。
按照325年尼西亚宗教会议的决议,罗马教会在几个基督教教区中列首位,其次为亚历山大教会和安条克教会。后来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发展,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教会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而获得飞速发展,381年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主教会议确定其地位在罗马教会之下而在其他教会之上。但是,君士坦丁堡教会不满足其基督教世界第二的地位,特别是古都罗马已经丧失其原有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后,它希望取代罗马教会的地位。451年卡尔西顿宗教会议扩大了君士坦丁堡教区的宗教管辖权,并明确承认君士坦丁堡教会享有与罗马教会同等权利,会议决议第28条强调:与罗马教区“同样的特权授予最神圣的皇都新罗马(君士坦丁堡教会),因为这个拥有皇权和元老院光荣并享有与帝国古都罗马同等特权的城市理应在宗教事务中享有与其地位相符的权力”。[8]罗马教会在日耳曼民族迁徙造成的西欧混乱中,不甘心接受其世界中心地位丧失的现实,于是打起“彼得教会”的大旗,坚持其在基督教世界中的最高地位。两大教区在争夺最高地位的斗争中各持一端,且日趋激烈。在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双方的斗争导致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拜占庭皇帝决定由驻拉文纳的总督监督罗马教会,并收回罗马教区在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的财政权,这就加速了罗马教会脱离拜占庭帝国的过程,当意大利北部伦巴底人进攻罗马城时,罗马主教立即向法兰克王国求助。756年,教皇史蒂芬接受法兰克宫相丕平的“献土”,开始行使其教俗君主权力相结合的教皇权,而教皇利奥三世于800年底为查理大帝加冕标志着罗马教会最终脱离拜占庭帝国的控制。这一事件加剧了东西方两大教会之间的对立。
拉丁教会和希腊教会不同的文化背景更使它们相互蔑视和仇恨,终于导致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一次公开大分裂。1054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派遣特使宏伯特前往君士坦丁堡与大教长米哈伊尔谈判基督教圣餐使用发面饼或死面饼的问题,两人各不相让,宏伯特利用在东正教最高圣坛圣索菲亚教堂做弥撒之机,宣读开除米哈伊尔一世教籍的命令,并指责“米哈伊尔及其追随者因犯有上述(使用面包作圣餐)的错误和赎神之罪”[9]。米哈伊尔立即在宗教大会上反唇相讥,对罗马特使及其有关教徒处以破门律,指控他们“如同野猪一样来到圣城企图推翻真理”。[10]这次事件直接导致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此后,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分别沿着各自的道路继续发展,在教义信条、宗教礼仪和组织制度等方面形成不同的特点。
在拉丁帝国统治拜占庭期间,天主教开始在拜占庭地区扩张。教皇英诺森三世把拉丁帝国的建立视为东西方教会统一的良机,他在给尼西亚拜占庭皇帝塞奥多利一世的一封信中写道:“拉丁帝国的建立是作为对希腊人拒绝承认罗马最高权威的惩罚。”[11]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征服者们起初通过亵渎希腊人的教堂、劫掠圣物来羞辱希腊人,拜占庭境内的东正教不久之后也服从于罗马教皇的权威,其组织架构仿照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的模式重新改造。由于信奉东正教的希腊人口占多数,所以其得以保留下来。事实上,与天主教的优势相比,东正教逐渐失去了它的主教席位和神职授予权,除此之外,征服者还没收了东正教寺院的大量土地财产。13世纪20年代后,不断出现的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教士给占领区的东正教带来了更大的冲击和压力。尽管如此,东正教通过不断出现在希腊当地和举行活动,仍表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天主教影响未及的农村地区。征服后的几年里,希腊东正教教士向尼西亚和伊庇鲁斯东正教教会寻求帮助。深刻的民族对立情绪和社会矛盾使大部分东正教信徒拒绝承认罗马天主教的信条,拒不承认罗马教皇。他们认为教皇是第四次十字军征服君士坦丁堡的幕后支持者。1207年,拉丁帝国统治下的东正教领袖联合致信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明确坚持东正教的信条,拒绝天主教信条,声称英诺森三世所要求的最高宗教领导权应归基督教会议。在拉丁帝国统治的半个多世纪里,东正教一直采取不与罗马教会合作,不承认教皇领导权的态度。“被占领的希腊领土在大众层面传达了一种反对教皇以及忠于原有宗教信仰的信息,并且促使人们反抗拉丁统治秩序和天主教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结果,它变成了希腊种族觉醒和集体认同的凝聚点和促进力量,希腊人对拉丁征服者和他们后继者的仇恨促使拉丁帝国的崩溃。”[12]
1261年拜占庭帝国帕列奥列格王朝重新占领君士坦丁堡后,主动向罗马教皇提议东、西教会和解,东正教服从罗马教皇的领导,以此来分化和瓦解西欧反拜占庭的联盟,挫败西西里国王安茹的查理领导下的复辟拉丁帝国的阴谋。当时,急于扩大教皇势力范围,进而控制东正教的罗马教皇格利高里十世非常欢迎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的建议,先后三次接待了拜占庭皇帝的特使。按照皇帝的吩咐,特使们一再表示接受罗马天主教的信条和礼仪,承认教皇的宗教领袖地位。1274年5月7日,教皇在法国南部城市里昂举行宗教会议,西欧各大教区和教廷的官员全部到会,拜占庭帝国代表团在会上宣读了皇帝的亲笔信,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罗马天主教的信条和承认教皇的最高宗教权威。同年7月6日,会议通过了统一宣言,宣布天主教和东正教的统一。但是,统一宣言激起了拜占庭绝大多数神职人员和信徒的反对,拜占庭皇帝也没有得到期待中的教皇的援助,教会统一宣言成为一纸空文,东西教会的分裂状态也就保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