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研究的地域特征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数据和“计量可视化分析”的作者分布图(如图2所示)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王充研究作者涵盖了全国著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者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绍兴文理学院的吴从祥、中共江苏省仪征市委党校的樊琪(并列第2)、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王敬平、河南大学的韩中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孙少华、香港中文大学的王煜、兰州大学的李少惠、东北师范大学的张恩普、厦门大学的王治理、浙江工商大学的徐斌发文数量相同,并列第6。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的周桂钿先生发文19篇,占15.08%。周桂钿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图2中统计的19篇文章全部是篇名中含有“王充”字段的。除此之外,他还著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王充哲学的宗旨》三本关于王充的著作。[23]周桂钿先生是王充研究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在这个作者分布中,前10名中有两位是浙江学者。吴从祥还著有《王充经学思想研究》。[24]

图2 作者分布图
从发文机构分布(如图3所示)来看,前10位的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省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仅有绍兴文理学院发文11篇,排名第18。

图3 发文机构分布图
从基金分布来看(如图4所示),王充研究共获得51项厅级以上资助。其中有37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省级立项2项以上的有湖南、上海、陕西。浙江省仅有1项省教委(教育厅)立项。

图4 基金分布图
从学科分布来看(如图5所示),王充研究发文数量最多的学科是哲学,其次是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语言文字、宗教、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国通史、史学理论、美学,体现了王充首先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以及古代文史哲不分家的学科特征。

图5 学科分布图
从文献来源来看(如图6所示),发表王充研究的学术期刊,以《甘肃社会科学》发文数量最多,此外依次是《哲学研究》《浙江学刊》《文史哲》《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辑刊》《兰台世界》《学术月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有12篇硕博论文,东北师范大学有10篇硕博学位论文,居文献来源的并列第3位和并列第8位。在这个分布图中,浙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期刊有3家:发文数量并列第3的《浙江学刊》,并列第7的《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和并列第8的《浙江大学学报》。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王充研究仍然以传统的文史哲学科为主,研究者大都分布在传统的文史哲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但是,相对于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对王充研究的重视程度而言,作为王充故乡的浙江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王充不仅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者和学者,也被认为是“浙学”的源头,对浙江文化和学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应该引起我们浙江学者和浙江省相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作于2018年,为在上虞举办的王充思想学术研讨会而作,曾刊于《儒学天地》2020年第3期)
【注释】
[1]王充闾,笔名汪聪,辽宁盘锦人,散文作家。曾任辽宁省作协主席。作品有《清风白水》《春宽梦窄》《面对历史的苍茫》《沧桑无语》等,与余秋雨一起被誉为“九十年代中国学者散文(文化散文)的南北两大家的散文大家王充闾”。散文集《春宽梦窄》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1988年以来,不断有人研究其创作。截至2018年7月31日,中国知网篇名检索“王充闾”,就多达148条结果。
[2]刘国民:《“立体的完整生命体”——徐复观解释中国思想史的方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54—59页。
[3]徐斌:《德力具足百姓宁集——王充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3—8页。
[4]张世英:《思想的一元化——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之二)》,《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第14—19页。
[5]周逸仙:《简论王充〈论衡〉的科学教育意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1期,第42—46页。
[6]杨妍静:《试论〈论衡〉的文献价值》,《图书馆界》2011年第1期,第51—54页。
[7]王国强:《汉代文献辨伪的成就》,《图书馆杂志》2006年第8期,第64—67页、80页。
[8]宋春蕾:《王充的识佞观与现代领导中的知人之道》,《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63—64页。
[9]张锡田:《从档案看十二生肖的起源》,《湖南档案》2001年第3期,第30—31页。
[10]巩本栋:《“厚葬”评议》,《中国典籍与文化》1994年第1期,第62—65页。
[11]张华强:《〈论衡〉中的思维模式及借鉴》,《领导科学》2011年第9期,第56—58页。
[12]熊承芬:《浅谈六畜之一——羊》,《中国农史》1993年第4期,第38—40页。
[13]黄仁贤:《谈王充人才层次论》,《发展研究》1996年第2期,第43—44页。
[14]王敬平:《王充的识人之道对现代企业管理中准确用人的启示》,《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5期,第255—256页。
[15]2018年7月21日22:49。
[16]申慧芬:《新中国60年的王充思想研究及其历史反思》,河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17]据蒋祖怡《试论三十年来王充的研究工作》(《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2期),1974年、1975年两年中,全国各地都印发了《儒法斗争史》,还要全国各大学分工编辑“法家”的著作。仅1974年一年,全国三十六份重要报纸、十八个重要刊物,发表了数以百计的关于王充的文章。
[18]桂山:《中国无神论学术会议讨论概况》,《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第106—107页。
[19]张岱年:《关于中国封建时代哲学思想上的路线斗争——批判“儒法斗争贯穿两千年”的谬论》。
[20]张岂之:《真孔子和假孔子》,《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4期,第59—66页。
[21]桂山:《中国无神论学术会议讨论概况》,《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第106—107页。
[22]申慧芬:《新中国60年的王充思想研究及其历史反思》,河南大学2010硕士论文。
[23]周桂钿:《王充哲学思想新探》,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虚实之辩——王充哲学的宗旨》,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王充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4]吴从祥:《王充经学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