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食物原料研究——以卜弥格、卫匡国和基歇尔为中心
周鸿承
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年)、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年)和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1602—1680年)都是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他们在17世纪中期成书的相关著作中,都有向西方传播中国食物知识。卫匡国和卜弥格曾先后前往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他们都在其地图著作中展示了中国的物产情况,这一点在既往研究中还未深入讨论。基歇尔尽管从未前往中国或其他东方国家,但他在《中国图说》中,却大量地采编来自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卜弥格《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地图集》中有关中国食物原料的图文知识。伴随着十七世纪欧洲印刷业的快速发展,耶稣会士所塑造的中国饮食形象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西方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