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产生的性激素

二、卵巢产生的性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及分泌两种性激素,即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时亦会分泌少量雄激素。除卵巢外,肾上腺皮质亦能分泌少量雌激素和孕激素。

卵巢能利用经血运而来的胆固醇合成孕烯醇酮,再经两种途径合成雄烯二酮(androstenedione),烯二酮经17β羟甾脱氢酶的催化,生成T-雄烯二酮和T在P450芳香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E1、E2

雌激素的生物合成需要颗粒细胞和它们邻近的膜细胞协同作用。这两种类型细胞以及它们各自主要的促性腺激素(FSH和LH),被归纳为卵巢雌激素生物合成的两细胞/两促性腺激素模型。LH刺激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为颗粒细胞FSH依赖性的芳香化酶提供底物。

颗粒细胞,如同膜-基质细胞,在LH峰之后就做好了孕激素生物合成的准备,LH峰触发了编码StAR、P450scc、2型3β-羟甾脱氢酶的基因表达,这三种蛋白质的组合是有效合成孕激素所需要的。

对分离的人膜细胞的研究说明,膜层是卵泡雄激素的主要来源。膜层表达的StAR、P450scc、P450c17、2型3β-羟甾脱氢酶,均受LH调节。相反地,不管添加促性腺激素与否,由培养分离的人颗粒细胞所产生的雄激素可以忽略不计。

(一)雌、孕激素的代谢

1.雌激素 卵巢主要合成E2和E1两种激素。在血液循环内尚有雌三醇,它是雌二醇和雌酮的降解产物。雌二醇生物活性最强,雌三醇活性最弱。

2.孕激素 黄体酮是卵巢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主要孕激素。它在血液中亦主要以和蛋白质相结合的状态存在。甾体激素主要都在肝代谢,黄体酮在肝内降解为孕二醇,从尿中排出。

(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育龄妇女性周期激素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而变化。

1.雌激素 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形成一高峰,排卵后分泌稍减少,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又一高峰,但第二高峰较平坦,峰的均值低于第一高峰。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时,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在月经前降至最低水平。

2.孕激素 在排卵前黄体酮的产生较少,主要来自肾上腺;于排卵后孕激素的分泌量开始增加,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恢复到排卵前水平。

(三)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如下所述

(1)子宫肌层: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变厚,增加子宫血液循环,使子宫收缩力增强,提高平滑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增生或(增殖期)变化。

(3)子宫颈: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内含的水分、盐类及糖蛋白增加,有利于精子的存活和穿透。

(4)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的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使管腔上皮细胞分泌增加及纤毛增长。

(5)阴道:使阴道黏膜增厚及成熟,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细胞内糖原储存;阴唇发育、丰满。

(6)乳腺: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7)卵巢:雌激素对卵巢的卵泡发育是必需的,从原始卵泡发育到成熟卵泡,均起一定的作用;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

(8)下丘脑、垂体: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9)代谢:促进水钠潴留;降低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扩张血管,维持血管张力,保持血流稳定,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症。

(10)骨骼:促进骨中钙的沉积,儿童期雌激素能促进长骨生长,加速骨成熟,可使骨骺闭合。能直接促进成骨细胞功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骨吸收及骨转换。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如下所述

(1)子宫肌层:孕激素能抑制子宫肌层的收缩,使子宫肌松弛,活动能力降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低落;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受精卵在子宫腔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子宫颈:使宫颈口闭合,抑制宫颈黏液分泌,使黏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不利于精子穿透。

(4)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抑制上皮纤毛生长,调节孕卵运行。

(5)阴道: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角化细胞减少,中层细胞增多。

(6)乳腺: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大量孕激素抑制乳汁分泌。

(7)下丘脑、垂体:孕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影响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8)体温中枢: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起升温作用,正常妇女在排卵后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这种基础体温的改变,可作为排卵的重要指标,亦即排卵前基础体温低,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基础体温升高。

(9)代谢: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

(四)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 雌激素的作用主要在于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而孕激素则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它们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

2.拮抗作用 子宫的收缩、输卵管的蠕动、宫颈黏液的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潴留与排泄等。

(五)雄激素

雄激素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肾上腺皮质是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长期使用外源性雄激素可出现男性化的表现。雌激素虽能使生殖器官发育完善,与孕激素协同作用可使月经周期的各种特征完整地表现出来,但这并不意味雌激素和孕激素能代表全部卵巢功能,少量雄激素为正常妇女的阴毛、腋毛、肌肉及全身发育所必需的。

雄激素可减缓子宫及其内膜的生长及增殖,抑制阴道上皮的增生和角化,促使阴蒂、阴唇的发育。雄激素对机体的代谢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其在外周血中不易测出,但作用很强,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使基础代谢率增加,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增生。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骺的关闭。它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而引起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