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方案

四、治疗方案

(一)急救措施

1.迅速确定出血来源和阻止继续出血 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

2.保持有效通气量,经鼻导管供氧 是抢救休克的首要原则。休克时肺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氧和二氧化碳弥散受到影响,严重缺氧时,可引起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又加重休克,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保证充足供氧,鼻导管插入深度应适中,通常取鼻翼到耳垂间的长度,氧的流量应保持5~6L/min。

3.确保输液通道 可选用静脉输液。若达不到效果可采用套管针,选颈外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增加抢救成功率。

4.补充血容量 扩充血容量是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和微循环灌注的物质基础,是抗休克的基本措施。现推荐使用平衡液,如林格乳酸钠溶液。适当输全血,需要大量输血时,应按照3∶1补充新鲜血。当失血量大于25%时,必须同时补充电解质。

5.纠正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常伴休克而产生,酸中毒能抑制心脏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并能诱发DIC。因此,在抗休克同时必须注意纠正酸中毒。首次可给予5%碳酸氢钠100~200mL,2~4小时后酌情补充。有条件最好监测二氧化碳结合力,根据失衡情况给予治疗。

6.预防心力衰竭 休克发生后,心肌缺氧,能量合成障碍,加上酸中毒的影响,可使心肌收缩无力,心搏量减少,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因此,必须严格监测脉搏,注意两肺底有无湿啰音。有条件应做中心静脉监测。如脉率大于140次/min,或两肺底部发现有湿啰音,或中心静脉压高达1.18kPa以上者,可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一般常用毛花苷 C 0.4mg,加入25%葡萄糖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4~6小时后可酌情再给0.2mg毛花苷 C,以防治心力衰竭。

7.预防肾功衰竭 当血容量补充已足,血压恢复正常,但每小时尿量仍少于17mL时,应适当给予20%甘露醇250mL,于30分钟内滴入,以改善肾脏皮质的血流量,产生利尿作用,预防肾衰竭。

(二)不同类型产科休克的处理不同

1.出血性产科休克 原则是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及控制感染。迅速确定出血来源和阻止继续出血。对由于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引起的产前出血,应先稳定母体情况,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措施娩出胎儿;对产道撕裂引起的严重产后出血,通常采用缝合和修补以控制出血;异位妊娠破裂流产导致的大出血,应在充分补液的同时迅速手术治疗;对子宫乏力、子宫破裂或胎盘滞留等引起的出血,可选择各种止血药物(如催产素、麦角新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手术方法(如结扎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子宫切除法、介入法和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以挽救产妇的生命。

(1)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①按摩子宫和缩宫素的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是按摩子宫,助产者迅速用一手置于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作均匀按摩宫底,经按摩后子宫开始收缩,亦可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自腹壁按压子宫后壁,使子宫体前屈,两手相对紧压子宫并作按摩。必要时可用另一手置于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正中部位,将子宫上推,按摩子宫必须强调用手握宫体,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按压时间以子宫恢复正常收缩,并能保持收缩状态为止,使之高出盆腔,有节律轻柔按摩。在按摩的同时,催产素20U子宫体直接肌内注射,20U催产素加入平衡液500mL中静脉滴注,滴速﹤80滴/min。切忌无限加大催产素的剂量,大剂量催产素可引起血压升高,使冠状血管平滑肌收缩。麦角新碱0.2mg静脉推注,作用时间慢,对宫颈、宫体有作用,一般用量为1 mg/d,1次最大剂量为0.5mg,如无效,需采取进一步治疗。

②前列腺素衍生物的应用:a.米索前列醇:是一种新型口服前列腺素E1(PGE1)的衍生物,吸收后转化为有活性的米索前列醇酸,不但有强烈的子宫收缩作用,而且能增加子宫收缩作用,增加子宫收缩频率,不影响血压,不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主要为口服、舌下含化、宫腔内放置、直肠给药、阴道上药等途径。剂量一般为200μg。b.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为甲基前列腺素,其活性成分为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是前列腺素PGF的衍生物,对子宫平滑肌有较强的收缩作用,国外已广泛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一种前列腺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腹泻、恶心呕吐、血压升高等;唯一禁忌证是过敏。剂量一般为250~500μg,最大可达到2000mg。c.卡孕栓:主要给药途径为舌下含服、阴道给药、直肠给药。剂量为1mg。d.氨甲环酸:剂量为0.1~0.3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20~100mL静脉滴注。

通过如上处理,多能使子宫收缩而迅速止血。若仍不能奏效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填塞宫腔:近代产科学中鲜有应用纱布条填塞宫腔治疗子宫出血者,若需行此术则宜及早进行,患者情况已差则往往效果不好,这是因为子宫肌可能收缩力甚差之故。方法为经消毒后,术者用一只手在腹部固定宫底,用另一只手或持卵圆钳将2cm宽的纱布条送入宫腔内,纱布条必须白宫底开始自内而外填塞,应塞紧。填塞后一般不再出血,产妇经抗休克处理后,情况可逐渐改善。若能用纱布包裹不脱脂棉缝制成肠形代替纱布条,效果更好。24小时后缓慢抽出纱布条,抽出前应先肌内注射催产素、麦角新碱等宫缩剂。宫腔填塞纱布条后应密切观察一般情况及血压、脉搏等生命指征,注意宫底高度、子宫大小的变化,警惕因填塞不紧,纱布条仅填塞于子宫下段,宫腔内继续出血,但阴道则未见出血的止血假象。

②结扎子宫动脉:按摩失败或按摩半小时仍不能使子宫收缩恢复时,可实行经阴道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法。消毒后用两把长鼠齿钳钳夹宫颈前后唇,轻轻向下牵引,在阴道部宫颈两侧上端用2号肠线缝扎双侧壁,深入组织约0.5cm处,若无效,则应迅速开腹,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即在宫颈内口平面,距宫颈侧壁1 cm处,触诊无输尿管始进针,缝扎宫颈侧壁,进入宫颈组织约1 cm,两侧同样处理,若见子宫收缩即有效。

③结扎髂内动脉:若上述处理仍无效,可分离出两侧髂内动脉起始点,以7号丝线结扎,结扎后一般可见子宫收缩良好。此措施可以保留子宫,保留生育能力,在剖宫产时易于施行。

④子宫切除:结扎血管或填塞宫腔仍无效时,应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不可犹豫不决而贻误抢救时机。

⑤血管性介入治疗:国内对阴道流血多少实行介入治疗尚无统一的意见。一般认为,凡是采用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止血的产后出血,均适合血管性介入治疗。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包括对造影剂慢性过敏、严重DIC、严重的心肝肾及凝血功能障碍。介入治疗的术式有两种:一为经皮双髂内动脉栓塞术(IIAE),另一为经皮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两者均属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范畴。目前,在我国选择介入治疗的患者病情危重,因此首选IIAE;对部分一般情况较好的产后出血患者,或者术者插管技术相当熟练者可选用UAE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种治疗既可达到止血目的又可保全子宫,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止血迅速、彻底、不良反应小和可保留子宫等优点。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全新有效的方法。

⑥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剖宫产出血量大于阴道产,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产后出血率也明显上升。产后出血成了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90%。胎盘因素也因胎盘剥离面出血而影响子宫收缩,难以有效止血。以往对于保守治疗失败患者,急诊行子宫切除或次全切为最有效的方法。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操作简单,无须特殊器械和手术技巧,成功率高止血迅速可靠,如及时施行可减少失血及避免子宫切除。此法未发现术后并发症,对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与胎盘剥离面出血均为有效的外科止血方法。

B-Lynch子宫缝线术是英国Milfon Keynes医院报道一种新的外科手术控制产后出血的缝线方法,较动脉缝扎技术简单易行。其原理为机械性纵向挤压子宫平滑肌,使子宫壁的弓状血管有效地被挤压,血流明显减少减缓;局部加压后易于使血流凝成血栓而止血;同时因血流减少,子宫肌层缺血,刺激子宫收缩而进一步压迫血窦,使血窦关闭而持续止血。方法:首先将子宫托出腹腔,两手挤压子宫观察出血情况,若挤压后出血基本停止,则行改良缝线术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以1/0可吸收线从子宫下段切口的左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进针,穿过子宫肌层;然后从切口上缘对应部位出针,依次穿过肌层、浆膜层,均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于宫体中部向宫底方向垂直褥式缝合1针,深达肌层,不穿透蜕膜层,缝线绕向宫底,于宫底部再次垂直褥式缝合1针(距宫角3cm),不穿透蜕膜层;出针后将缝线绕过宫底达子宫后壁,子宫体中部与前壁缝合相对应部位向宫颈方向缝合1针(同前壁缝合法),出针后在相当于子宫下段切口水平,自左向右水平缝合1针,不穿透蜕膜层,进、出针部位相当于中、外1/3交界处。同法,继续右半部自后壁向前壁的缝合,但缝合方向相反,最后于切口右侧中、外1/3交界处的切缘下方2cm处出针。在助手挤压子宫的同时,小心、缓慢地拉紧缝线的两端后打结,使子宫呈纵向压缩状,大致将子宫纵向分为3等份。观察子宫出血情况,无出血或出血基本停止,可常规缝合子宫切口后关腹。

⑦压迫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主要根据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解剖位置,两手于下腹部压迫子宫同时通过子宫和盆腔组织传递性“压迫髂内动脉和子宫动脉”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此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简单、易行、经济、可靠,是首选而有效的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

⑧囊压塞术:Condous等报道,在轻微止痛法或局部麻醉下,用宫颈钳夹宫颈前后唇,把Seng-stsken Blakemore食管导管超过气囊处切去导管尾端,并经宫颈放入宫腔,在食管气囊内注入70~300mL温热的生理盐水,直到腹部触及膨胀的气囊,子宫收缩好时停止。轻轻牵拉食管导管,使其位置固定,这时观察宫颈口或Sengstsken Blakemore食管导管胃腔管无流血或流血很少,则压塞成功。术后加强监护,并缓慢静滴催产素40U加5%葡萄糖液,在24小时内静脉用广谱抗生素,2/3患者在12小时内拔除气囊管,最长放置24小时14分钟。在监护过程中,阴道出血仍多、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说明该手术失败,则气囊管放气,用其他方法治疗。气囊压塞术适用于宫缩乏力的患者。

(2)软产道裂伤:止血的有效措施是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一般情况下,严重的宫颈裂伤可延及穹隆及裂口甚至伸入邻近组织,疑为宫颈裂伤者应在消毒下暴露宫颈,用两把卵圆钳并排钳夹宫颈前唇并向阴道口方向牵拉,顺时针方向逐步移动卵圆钳,直视下观察宫颈情况,若发现裂伤即用肠线缝合,缝时第一针应从裂口顶端稍上方开始,最后一针应距宫颈外侧端0.5cm处止,若缝合至外缘,则可能日后发生宫颈口狭窄。阴道裂伤的缝合需注意缝合至底部,避免留下无效腔,注意缝合后要达到组织对合好及止血的效果。阴道缝合过程要避免缝线穿过直肠。缝合采取与血管走向垂直则能更有效止血。会阴部裂伤可按解剖部位缝合肌层及黏膜下层,最后缝合阴道黏膜及会阴皮肤。

(3)胎盘因素:治疗的关键是及早诊断和尽快去除此因素的存在。胎盘剥离不全、滞留及粘连均可徒手剥离取出。部分残留用手不能取出者,可用大号刮匙刮取残留物。若徒手剥离胎盘时,手感分不清附着界限则切忌以手指用力分离胎盘,因很可能是胎盘植入,此情况应剖腹切开子宫检查,若确诊则以施行子宫次全切除为宜。胎盘嵌顿在子宫狭窄环以上者,应使用乙醚麻醉,待子宫狭窄环松解后,用手取出胎盘当无困难。

(4)凝血功能障碍:若于妊娠早期,则应在内科医师协同处理下,尽早施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于妊娠中、晚期始发现者,应协同内科医师积极治疗,争取去除病因或使病情明显好转。分娩期则应在病因治疗的同时,出血稍多即作处理,使用药物以改善凝血机制,输新鲜血液,积极准备做好抗休克及纠正酸中毒等抢救工作

2.感染性产科休克

(1)补充血容量并酌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补液量2000~4000mL/d,选用平衡盐液为主,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清蛋白、血浆等。低分子右旋糖酐以较快速度滴入(4小时内滴入500mL,但有肾功能不全出血倾向慎用),多巴胺10~20mg/100mL,6~12μg/(kg×min)间羟胺10~20mg/100mL,5~10μg/(kg×min)静脉滴注或输液泵泵入,视病情变化调整剂量,输液宜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用4小时至5天,力争在短时间逆转休克状态。

(2)去除感染病灶:是治疗感染性产科休克的关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或手术方法去除感染源。在消除感染灶之前,宜先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使之局限化。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①休克发生时应停用、更换或追加休克前已用过的抗生素。②病原菌不明确者应选用广谱抗生素。③病原菌明确者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2~3种抗菌药物。④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者需注意预防真菌感染。⑤伴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具有肾毒性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可联合使用2~3种抗生素,主要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疑有厌氧菌感染加用替硝唑,真菌感染加用氟康唑。

(3)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氟米松30~60mg/d,2~3天。

(4)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平衡,适当应用碱性药物,一般选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

(5)及时处理原发病灶,有手术指征予手术处理。

(6)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时处理并发症(心衰则强心,缺氧则吸氧,脑水肿予脱水等)。

3.阻塞性产科休克 由肺栓塞引起的阻塞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取左侧头低卧位,以避免肺小动脉栓塞进一步加重,有条件者应置入高压氧舱;羊水栓塞引起的产科休克,处理关键是缓解肺动脉高压和改善肺循环。若发生DIC,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阻断内、外源性促凝物质的来源,是预防和终止DIC的关键。产科DIC病情凶险,但病因较明确,要抓紧时间,解决分娩问题,阴道分娩条件不成熟,不能迅速终止妊娠者应及时进行剖宫产,对于无法控制的出血则果断地切除子宫,使病情很快得到改善,即使在休克状态下也应在抢救休克的同时行剖宫产或子宫切除。同时补充新鲜血、冰冻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酌情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

4.过敏性产科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与相应的抗体相互作用,激发引起广泛的Ⅰ型变态反应,使组织释放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和血小板激活因子等,导致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血浆迅速内渗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引起。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但若急救措施得力,则救治效果良好。救治的关键是逆转血管扩张和支气管痉挛,寻找、证实和去除致敏原。急救药物首选肾上腺素,其作用机制为通过β-受体效应使痉挛支气管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可及时消除过敏引起的哮喘,保护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更佳,其作用机制为抑制变态反应降低血管通透性,进一步加强肾上腺素的作用,甚至有报道是抗过敏最有效的药物。一般抢救措施包括:立即去除致敏原,吸氧保暖、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综合抢救措施有:①首选0.1%肾上腺素0.5皮下注射,3~10分钟重复1次。②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琥珀酸氢化可的松钠100mg静脉注射,3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持续静脉滴注。③多巴胺40~1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持续静滴。④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5.心源性产科休克 常继发于其他类型的休克。因而应注意维持血压,以保证重要脏器(包括心脏本身)的血流灌注。可应用多巴胺、间羟胺与多巴酚丁胺等;需纠治心律失常,补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扩张剂,必要时应用合适的强心苷。

(1)利尿剂:减轻心脏前负荷,改善肺瘀血。

(2)血管扩张剂:硝普钠能扩张小动脉和静脉血管,常与多巴胺联合应用,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压。一般从10~15μg/min开始,并逐渐加量。硝酸甘油一般剂量可扩张静脉系统,减轻前负荷,大剂量降低后负荷和左室舒张末压,增加心输出量;通常用量从10~15μg/min开始。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断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0.05~0.1 mg/min开始静滴,并逐渐加量。用血流动力学监测这类药物时应以PCWP不低于15mmHg为宜。如患者可以口服,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

(3)血管收缩剂:对于有持续性低血压及低心排血量时,可应用交感神经兴奋剂。多巴胺可直接作用于α-受体、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小剂量3~5μg/(kg·min)时可以扩张肾脏血管,保持足够的尿量,同时扩张脑和冠状动脉血管,有正性肌力作用,可降低外周阻力,增加组织灌注;大剂量8~10μg/(kg·min)可进一步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及增加外周阻力,减少肾血流。多巴酚丁胺主要兴奋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减轻后负荷,无血管收缩反应。但不适合有明显低血压的患者。静脉应用剂量为2.5~10μg/(kg·min)。对于血流动力学恶化、持续性严重低血压、其他措施无效时可以选择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米力农为非儿茶酚胺类正性肌力药物;增加心肌收缩力及扩张血管。

(5)血管扩张剂与血管收缩剂联合应用:可以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减少不良影响。如多巴胺与硝酸甘油合用。

(6)其他药物:纳洛酮在休克状态下有升压作用,1,6二磷酸果糖改善心功能,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有时可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于有感染存在的心源性休克,应恰当应用抗生素治疗。钙离子增敏剂左西孟旦(levosimendan)是一种新型的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和其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相比,其不增加钙超载和心肌耗氧量,不导致心律失常和细胞损伤,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有正性肌力作用,不损害舒张功能,也不延长舒张时间,对心肌有保护作用,并逐渐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

(三)分娩时间和方式的选择

发生休克时,由于子宫-胎盘血流减少而导致胎儿产生窘迫是颇为常见的。虽然立即分娩可避免胎儿死亡,但也可能进一步加重母体的休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考虑母体的安全。经抢救休克,母体状况获得稳定之后,如果胎儿仍然存活,尤其是对产前出血和宫内感染的孕妇,剖宫产为常选的分娩方式。如果胎儿已死宫内,而延长妊娠所带给母体的危害性低于立即做剖宫产时,则宜选用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