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第五节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子宫肌瘤的血液供应障碍可引起营养不良,子宫肌瘤发生变性,红色变性是其中之一。自1899年Geb-hard最早报道这种变性后,逐渐被妇产科临床医师和病理医生所重视。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系子宫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多发生在妊娠期及产褥期,也可见绝经妇女或其他时期。变性绝大多数发生在最大肌瘤,部位在非妊娠期以肌壁间最多,在妊娠期则多以浆膜下肌瘤为主,病理改变大体表现为囊腔形成,典型半熟的牛肉样改变,质地变软,旋涡状结构消失。若发生在妊娠期及产褥期者,症状较非孕期严重。

(一)病因

发生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子宫肌瘤的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或溶血,坏死区域的血红蛋白自血管壁渗出,进入组织内所致,但无细菌侵袭现象。亦有认为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发生在透明变性的基础上,原发透明变性的肌瘤发生出血坏死所致,常继发于静脉阻塞,间质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其他尚有盆腔手术、多次分娩、应用激素、肌瘤生长迅速、宫内节育环、并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肌瘤供血不足或血流障碍,也可能诱发变性。一般最初变化可能是因血供受损,引起脂肪变性,切面先呈灰黄色,以后发生出血性梗死,特别在妊娠期血量增加,肌瘤生长迅速,压迫假包膜内的静脉,或其他原因使静脉回流障碍,肌瘤发生瘀血,进而水肿与渗血,最后导致壁薄的小动脉血管破裂出血及红细胞溶解,此时肌纤维隐约可见,有较多脂肪小球沉积,但细胞核均消失,周围血管内可见血栓形成。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可有腹痛和月经改变,常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贫血。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并伴有呕吐及腹膜刺激症状等全身不适的急腹症表现。症状严重时可类似卵巢囊肿蒂扭转。临床上也有出现可耐受的不同程度的腹痛或中度、低度发热。

2.体征 子宫张力增加、有压痛。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子宫肌瘤病史者出现腹痛、发热、白细胞总数增加者应考虑本病。

(2)妊娠期和产褥期出现腹痛者伴有相应症状和体征,应考虑或除外本病。

(3)B超检查可协助诊断本病或作鉴别诊断。

(4)报道提出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在磁共振成像上有典型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确诊须有病理学依据。

(四)治疗

妊娠期和产褥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大多采用保守治疗,以抗感染,对症、预防流产及早产为主,通常经上述处理均能好转和缓解,有报道证实肝素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仅极少数红色变性肌瘤甚大或以上述处理仍无效者可予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率在国内外分别为2.5%~3.5%、7%~8%不等,其中与妊娠有关的占20.3%~38.4%,而孕期肌瘤切除者40%有红色变性。一般而言,妊娠期需作肌瘤处理者不多,原则上不做肌瘤剔除术,原因如下:

(1)孕期血运丰富,充血、切除后易引起术后出血、感染等。

(2)孕期肌瘤水肿、充血、变软,常致肌瘤界限不清,有时难以清楚剜除。

(3)孕期肌瘤因激素变化增大迅速,并不代表肌瘤真实大小,产后肌瘤会缩小。

(4)孕期作红色变性的肌瘤剔除术易干扰妊娠,导致流产或早产。

(5)产褥期处理也易出血、感染。

(6)子宫后壁切口增加孕晚期子宫破裂风险。

非孕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者,若肌瘤较大,结合症状,有手术指征者,则按子宫肌瘤手术指征原则处理。对年轻或未生育者,则在保守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作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

(五)预防

子宫肌瘤在妊娠期迅速增大,对母儿均可造成不良影响,从预防角度出发,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女性,如孕前发现子宫肌瘤应根据肌瘤大小及部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