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宫颈炎症

第三节 宫颈炎症

宫颈炎症为妇科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老年人也有随阴道炎而发病的。

(一)病原体

宫颈炎(cervicitis)的病原体在国内外最常见者为淋菌及沙眼衣原体,其次为一般细菌,如葡萄状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以及滴虫、真菌等。沙眼衣原体感染在某一个调查中对妇科门诊16~60岁患者阳性率占26.3%,在269例孕妇中64例发现沙眼衣原体,占23.74%;另据报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在女性生殖道中宫颈内膜的阳性率占9.2%(11/120例),仅次于输卵管的阳性率12%。石一复报道在1000例非选择性妇女中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占1.0%。丁瑛报道孕妇及新生儿1389例中检出率达12.7%。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可累及子宫颈黏膜的腺体,沿黏膜表面扩散的浅层感染。其他病原体与淋菌不同,侵入宫颈较深,可通过淋巴管引起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致病情严重。

(二)病理

宫颈炎的病理变化可见宫颈红肿,颈管黏膜水肿,组织学的表现可见血管充血,子宫颈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内见脓性分泌物,这种分泌物可由子宫口流出。根据病原体不同颜色和稀稠亦不同。

(三)临床表现

主要为白带增多,呈脓性,或有异常出血如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常伴有腰酸及下腹部不适。妇科检查见宫颈红肿,宫颈黏膜外翻,宫颈有触痛,如感染沿宫颈淋巴管向周围扩散,则可引起宫颈上皮脱落,甚至形成溃疡。

(四)诊断

出现两个具有诊断性体征,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多,可做出宫颈炎症的初步诊断。宫颈炎症诊断后,需进一步做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

1.两个特征性体征 具备一个或两个同时具备。

(1)子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

(2)用棉拭子擦拭宫颈管时,容易诱发宫颈管内出血。

2.白细胞检测 可检测宫颈管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中的白细胞,后者需排除引起白细胞增高的阴道炎症。

(1)宫颈管脓性分泌物涂片作革兰染色,中性粒细胞﹥30/高倍视野。

(2)阴道分泌物湿片检查白细胞﹥10/高倍视野。

3.病原体检测 应作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的检测,以及有无细菌性阴道病及滴虫阴道炎。

(五)治疗

1.治疗策略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对于获得病原体者,针对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应包括针对各种可能的病原微生物的治疗,需包括需氧菌、厌氧菌、衣原体(或淋菌)、支原体等。有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尤其是年龄﹤25岁、有新性伴侣或多性伴侣、未使用保险套的妇女,应使用针对沙眼衣原体的抗生素。对低龄和易患淋病者,要使用针对淋菌的抗生素。

2.用药方案 在我国2009年一项多中心宫颈炎的研究中,总结了莫西沙星治疗宫颈炎(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连服7日)的总有效率达96.6%。另一种治疗方案:头孢菌素+阿奇霉素(二代以上头孢抗生素用7日,加阿奇霉素1.0g,顿服)的总有效率达到98.5%,有望成为治疗宫颈炎的推荐治疗方案。

妊娠期用药建议使用头孢菌素及阿奇霉素治疗。

非孕期主张以下治疗:

1.单纯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 主张大剂量、单次给药,常用药物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钠250mg,单次肌内注射,或头孢克肟400mg,单次口服;或大观霉素4g,单次肌内注射。

2.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 治疗药物主要有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7日;红霉素类,主要有阿奇霉素lg单次顿服,或红霉素500mg,每日4次,连服7日;喹诺酮类,主要有氧氟沙星300mg,每日2次,连服7日;左氧氟沙星500mg,每日1次,连服7日;莫西沙星400mg,每日1次,连服7日。由于淋病奈瑟菌感染常伴有衣原体感染,因此,若为淋菌性宫颈炎,治疗时除选用抗淋病奈瑟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衣原体感染药物。

3.对于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者 同时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否则将导致宫颈炎持续存在。

(六)随访

治疗后症状持续存在者,应告知患者随诊。对持续性宫颈炎症,需了解有无再次感染性传播疾病,性伴侣是否已进行治疗,阴道菌群失调是否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