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二、诊断

在阴道分娩时,胎儿娩出后,生殖道出血超过500mL,在剖宫产时,胎儿娩出后出血超过1000mL应诊断为产后出血。这种传统的定义对于临床的处理并没有太多的帮助,研究表明阴道分娩的平均出血在500mL左右,而剖宫产的平均出血在1000mL左右,按照这种定义有一半孕产妇分娩时会发生产后出血。用能引起低血容量症状时的失血量来定义产后出血可能更为实用,比如,血细胞比容产后较产前降低10%或需要输血治疗,这种情况占到阴道分娩的4%,剖宫产的6%。

(一)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 产后止血的重要生理机制就是胎盘附着部位围绕在血管周围的子宫肌纤维的强力收缩,使血管关闭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子宫收缩乏力是指子宫肌纤维收缩不佳,是引起产后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占50%以上)。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危险因素有过多的宫腔操作,全身麻醉,子宫过度扩张(双胎、羊水过多),产程延长,多产,子宫肌瘤,手术助产及宫腔操作,缩宫素引产和催产,子宫感染,子宫卒中等。

2.软产道损伤 会阴切开和(或)产道撕裂伤引起的大量出血占到了产后出血原因的20%。撕裂伤的部位包括子宫、宫颈、阴道及外阴,在急产及阴道助产中比较常见。有时在外阴和阴道的皮下发生血管的撕裂伤,引起皮下血肿,由于没有显性出血,容易被忽略,有时产后几小时后或发生休克了才发现。会阴切开时如果伤及动脉血管或曲张的静脉可能引起大量的出血,会阴切开的时机选择也很重要,胎儿娩出前切开过早,或是胎儿娩出后未及时缝合,都会明显增加出血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有限制地进行会阴切开术,而不应作为一项常规。

产后如果子宫收缩好,持续有新鲜血液流出,应考虑撕裂伤的因素。发现宫颈和阴道撕裂伤需要在良好的暴露下仔细检查,如有撕裂伤应在充分的麻醉下及时修补。子宫自然破裂十分罕见,在多产、胎位异常、子宫瘢痕和催产素引产这些高危因素存在时应警惕。近年来越来越多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情况,子宫破裂引起的产后出血有所增加。

3.胎盘组织残留 胎盘胎膜组织残留造成的产后出血占到5%~10%,在胎盘植入、手剥胎盘、第三产程处理不正确、未及时发现副胎盘均可造成胎盘组织残留。B超发现宫腔内高回声团块支持宫内组织残留的诊断。在产后几个小时后或晚期产后出血时,应高度警惕胎盘组织残留,并及时进行B超检查。经阴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更为敏感。如超声未见明确的宫内占位,则没有必要进行清宫术。

4.凝血功能障碍 在一些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中可能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子痫及败血症。临床表现可能有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减少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如输血超过8个单位可能出现稀释性的凝血障碍,其他的内科并发症也可能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对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应重视孕产妇病史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查。

(二)产后出血常见的危险因素

在一项对9598例阴道分娩的孕产妇的调查中,有374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相关的危险因素有:

1.产程延长(OR 7.56)。

2.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OR 5.02)。

3.会阴侧切(OR 4.72)。

4.有产后出血病史(OR 3.55)。

5.双胎(OR3.31)。

6.先露下降停滞(OR 2.91)。

7.软组织撕裂伤(OR 2.05)。

8.使用催产素引产(OR 1.66)。

9.手术助产(OR 1.66)。

10.会阴正中切开(OR 1.58)。

11.初产妇(OR 1.45)。

其他一些危险因素还包括:全身麻醉、子宫过度膨大(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多产、绒毛膜羊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