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上流社会的社交
通常来说,上流社会的贵族之间,无论在哪里都能开展社交活动。但是,产生于近世英国的“社交”是以城市上流阶层与农村上流阶层间的交流为特征的。
作为最知名的社交活动之一,英国至今仍普遍保留着一般被称为“伦敦社交季”的习俗。这在英语中称为“The London Season”,经常被简称为“The Season”。
作为专门研究16世纪至17世纪历史的学者,伦敦大学的F.J.费舍尔教授过去曾系统研究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某位上流社会女性的日记。其中包含有她与姐妹同行来到伦敦,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出席聚会的记录。费舍尔教授认为这是伦敦社交季的开端。原因在于其日记内容说明了这一时期各地的绅士们开始有了来伦敦花费几天时间举办社交聚会的活动。不知道最初的聚会是否邀请了商人参加,但律师、医生、高级官员等都是较早开始就位列其中的。所谓“社交界”便是这样形成的。
这种社交是非常有特色的。这种外地的绅士带着几个随从去伦敦,在那里停留很长时间并出席各种社交聚会的习惯在此后不断发展,并于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达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据说他们在伦敦停留时间会多达半年左右。类似的上流社会大规模人口移动和交流的现象在日本也出现过,不用说大家也能联想到江户时代的参觐交代制度(10)。
罗兰德森《沃克斯豪尔社交庭园》
(G. Rude,Hanoverian London,1714-1808,1971,Secker & Warburgl)
沃克斯豪尔社交庭园全景(出自上图同书)
兰尼拉社交庭园(圆形剧场外景)。举行假面舞会的日子(出自左上图同书)
卡纳莱托《兰尼拉社交庭园的圆形剧场》(出自左上图同书)
在社交庭园内的餐厅里的聚会
(G. Rude,Hanoverian London,1714-1808,1971,Secker & Warburg)
但是,要想开展社交活动,首先必须建立社交场所。这一时期,在英语中被称为“pleasure garden”——我翻译为“社交庭园”——的设施被陆续建成。其中最有名的要数现在已经成为伦敦地名的名为沃克斯豪尔的(Vauxhall)社交庭园,此外还有一个叫兰尼拉(Ranelagh)的社交庭园。后者是一座因建有圆形剧场而闻名的花园(与之相似的圆形剧场,现在还有海德公园南侧的阿尔伯特音乐厅)。再有就是虽然没有作为地名留存下来的最早的社交庭园——春景园(Spring Garden)。
这样的社交庭园陆续在伦敦各地出现,许多外地来的人出入其间,在此进行社交活动。社交庭园里有散步道和游步道,种植着高大的树木,还有池塘和随处分布的凉亭。此外,庭园中间或会有音乐演奏以及类似餐厅的场所。上流社会的人们夜夜笙歌自不必说,白天也会穿着华贵的衣服,坐上马车来这里漫步。而这种闲庭漫步同样构成了一种社交场面。
散步,也就是单纯以行走本身为目的的步行活动。仔细想想,似乎是在乡下不太能看到的都市生活文化。那么,散步到底是什么呢?说起散步的初衷,虽然可以解释为去修建了游步道的风景优美之地做点什么,但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却不限于此。在古希腊就有许多一边散步一边谈哲学的故事,在京都,也有西田几多郎等人经常散步的“哲学之道”,但我想那是另一个话题。
以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来说,这就像去热闹的商业街逛街的心情。我曾问学生:“为什么会想去四条河原町(京都的繁华街区)逛?”虽然他们给出的大都为“只是去橱窗购物”(11)之类的回答,但临行前却都要精心化妆,穿戴整齐的。这说明他们的外出是以“被看”为前提的,此外还有去“看”人。实际上,如果阅读这个时代来过英国的外国人所写的介绍性文章的话,可以发现社交庭园在当时已经被描述成一种“看和被看的场所”。其中的“看和被看”是社交活动的关键词。
作为都市社交的一部分,散步的大前提是去“看和被看”,它既有看人的一面,也有被人看的一面。于是便出现了这种具有独特功能的社交庭园。例如,来自瑞士洛桑的青年记者塞萨尔·索绪尔(Cesar Saussure)在寄往故乡的关于英国生活的十一封书简中的一封里对此做了描述。他看到从圣·詹姆斯公园一直延伸出来的贝尔·梅尔长廊上,夏季从傍晚7点到10点,冬季从中午1点到3点,“一路都是有穿戴得各具特色的人,有些人是为了看人,还有的人是为了被人看而来”。当时,即使是在郊外的海德公园,他也经常目睹坐着马车的上流男女“为了互相看或被看”而聚集在一起的场景。
晚于索绪尔很多年,在英国最繁荣的时期来到华丽的兰尼拉社交庭园参观的普鲁士神职人员卡尔·莫里茨(Carl Moritz)也以“迷失在仙境中的孩子”一语描述了其眼花缭乱的经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去迪士尼乐园的感觉吧。而且,他在书中也曾写道:“一边是很多想要相互观看和被看的人在悠然漫步,一边是喜欢音乐的人在倾听管弦乐团的演奏。”
就这样,以社交庭园为舞台,伦敦的社交活动变得越来越普遍。在伦敦以外的各地也出现了专门从事社交的社区,这就是18世纪新市镇(new town)的典型特征之一,相关内容我们会在后文详细叙述。其中最有名的是巴斯(Bath),这个留存着罗马人温泉遗迹的城市在18世纪作为专门服务于社交活动的城市而复活了。位于伦敦以南的唐桥井(Tunbridge Wells)等地也是此类代表。
即便如此,这种自我展示甚至炫耀都是属于都市文化的特征,那些居住在乡下的绅士们是没有这样的习惯的。因此,虽然后来出现了巴斯那样因专门服务于社交活动而兴起的外地城市,但所谓“社交界”的主要阵地还是在伦敦。而且,这也成为推动伦敦城市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