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
然而,虽然“英国衰退”经常被归咎于伦敦城的金融资本,也就是绅士式的资本主义,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来说,真正重要的究竟是制造业这样的实体经济,还是金融和信息产业这样的虚拟经济?这是我们的下一个视点。
英国经济具有很强的绅士性质,也就是食利者性质,我想这是客观事实。英国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所谓绅士主义的,这与长期统治帝国的经验息息相关,根深蒂固。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英国西南部旅行时,留下了一段极受震撼的记忆。
我住在西南部某镇的简易民宿(bed and breakfast)时,同住进来的有一位带着狗的高龄女性。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刚要换房子的时候,因为通货膨胀袭来而买不起房了,于是就开着一辆红色雷诺,带着一只大狗,在这样的旅馆里辗转度日。
不知不觉间,我有些同情她,但后来听到她的收入后,不禁哑然。她说:“我们有南非钻石矿山的股份,生活上不会有困难。”“投资证券,靠利息和分红生活”,这种人在英国似乎并不仅限于上流阶层的绅士阶层。而且,我在这个小插曲中,还窥见了另一个现象,那就是英国人的投资对象大多在其曾经的帝国殖民地。
如果仔细回顾“英国衰退论争”,就会发现随着撒切尔夫人的登场,伦敦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说,以“金融大爆炸”为契机,伦敦城丧失了“绅士资本主义”所具有的保护者性质(paternalism),相反成为了新自由主义的据点。现在的伦敦城中应该已经没有人再追求人文主义的绅士形象了吧。所以,我想这将是各位读者和我本人今后都应持续关注的课题。
总之,如果不能同时关注到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国家”的崛起和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英国的衰退”,那么作为历史解释恐怕就不太有说服力了。相反,同时观察这两种现象,对日本人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现代日本出现过“高速增长”和“日本奇迹”,也经历了“失去的十年”,甚至还在被超过二十年的经济不振所困扰。虽然各方面的条件不是完全相同,但也是在极短时间内体验过了英国近世以来数百年所经历之事。如果这本书能让大家不再只是一字一词地对历史死记硬背,而是成为一个从整体上扼要把握历史全局的例子,那本人将荣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