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方言为何不会消失——世界体系论的逻辑

关西方言为何不会消失——世界体系论的逻辑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近代世界体系一旦形成,其“核心”与“边缘”之间的差距、质的差异就会不断强化。当不同性质的事物被纳入一个系统时,很少会出现完全对等的情况,支配、从属的关系会逐渐显现。一旦产生了这种关系,有利的因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利,不利的因素也会越来越不利。与此同时,质的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确实也有认为当两个事物出现交集时,呈现为被平均化的中间状态的观点,但世界体系论是试图说明由于存在不同的力量发挥作用,反而会使二者产生差异化的理论,我认为这一点很有趣。

有时我会跟学生讨论关西方言为什么没有消失。为了与建立“国民国家”(3)的内在需求相对应,以东京话为基础,被称为“标准日本语”的“国语”被创造出来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关西方言并没有消失。今天,新干线以间隔五分钟的频率在东京和大阪之间疾驰,明明有这么频繁的人员交流,为什么关西方言却没有消失呢?在关东和关西的交流中,使用杂烩词语的人——可能是皮钦语(4)或是克里奥尔语(5)——在增加虽然也是事实,但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在强化。我想世界体系论所说的那种力量确实在发挥作用。英国也是如此,以世界体系论来解释威尔士语为什么没有消失的人也大有人在。

我以前写过一本书叫《砂糖的世界史》(岩波青少年新书)。荣幸的是,有很多人读过这本书,在韩国、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有不同译本,在东亚各地似乎也都能读到。不过,在此我想抛开写过的内容,以砂糖和烟草的比较进行说明。

砂糖和烟草都是在世界市场上交易的大宗商品,其生产过程是在使用非洲人的奴隶制种植园中完成的。因此,这些生产地就被“边缘化”了。同样是在美利坚合众国,烟草以及后来的棉花种植园遍布的“南方”在经济水平上与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距,成为国内的“边缘”地带。前几年,美国遭遇了一场大飓风,使全世界都看到了即使是在美国,其南部也有很多非常贫穷的人。同样的情况也可以在英国的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等地区看到。在日本,东京和各地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