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间接资本问题

社会间接资本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说工业革命不需要资金。看看其他国家工业化的例子就知道,一个国家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巨额的资金。像上文所说的那样建一座工场可能用不了多少成本,但一个国家要实现整体工业化的话,巨量资金就成为必要条件。

要说什么是必要的,那就是所谓的社会间接资本。建工厂本身不是什么问题,但道路修整、工人住宅、河川改造等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却需要非常大量的资金支持。

最重要的是交通革命的资金。因为工业化早期使用的是马车,所以必须想办法解决道路问题。马车交通增加了,就需要铺设道路。虽然在工业革命时代,马卡丹(John Loudon McAdam)修建了著名的碎石铺装马路,但在那之前英国社会仍然在使用罗马时代的道路技术

然后是河川。由于英格兰没有高山,所以即使泰晤士河也是缓缓流淌且水量丰沛的。今天的日本河流有急流少水的特征,但我记得以前在地势稍微平缓的地方水量也是不少的。英国由于地形没有高度差,水量也大,相当便于河川航行。即便如此,如果中途遇到有高低落差的地方,还是需要利用一种叫做“船闸”(rock)的装置才可使船继续航行,所以移除障碍物等河川改造的工程非常必要。

道路方面,英国设立了专事出资筑路的修路财团(信托基金)。虽然17世纪后期英国已经出现了第一条“收费公路”(turnpike),但这种交通形式真正开始运作是在18世纪中期。现在日本的公路收费站几乎都沿袭了18世纪英国收费公路的设计。在当时,两匹马车多少钱、运货马车多少钱都公开写成费用表,挂在收费站的入口。

此外,在河川航行时,有些地方也设置了关卡,收取通航费。由此,依靠河流已经可以在全国许多地方通行,而无法通达的地方也会积极地开挖运河。

在交通革命中,铁路是后来的事情,收费公路、河川整修、运河开挖等事业需要巨额资金。因为涉及土木工程,必然需要与土地所有者进行交涉,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前述阿克莱特开办棉织工场那样的例子,仅靠合伙人制就行不通了。

在18世纪工业革命进程刚起步的时候,什么样的人会对这样的事业进行投资呢?关于哪些人对收费公路的信托基金进行投资曾有很多研究,从这些研究的结论来看还是以地主绅士为主,虽然也有毛纺织业者投资的情况,但不能说是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