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经济增长
至此,我们已从生活形态变迁的角度完成了对英国近世城市发展的梳理。人们的生活环境从原来由领主或地主支配的农村逐渐向城市变迁。
城市化的生活环境意味着人们的生活从“自给”向“购买”的转变。这一过程也被称为“万物的商品化”(具体事例可参考图拉斯汀的《作为历史体系的资本主义》),这一过程至今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在农村,家庭和地区共同体——具体来说应该是教区——曾经有过的物品和服务的自给功能,包括从山上拾回来的柴火,到孩子的衣服、保育和护理的服务,或者从分娩到葬礼的各种琐事,所有的一切都不再能靠家人或邻居“自给自足”,这就产生了必须购买“商品”的必要。在我们现今的城市生活中,不用说燃料和衣服,就连最普通的水,即使是自来水或是塑料瓶装水,也是“买”来的东西。罐头食品、便利店和外卖产业的普及已经把“每天准备食物”这一服务从家庭自给之物变成了“买”来的商品。
但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种变化的产生,“商品化”的商品和服务事实上成为了经济统计上的“生产”。家庭和共同体内部自给自足的物品和服务不能算作“生产”。作为家庭主妇的母亲若是养育自己的孩子,那不能算是“生产”,但如果她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自己从事保育员的工作,照顾别人的孩子,这样就“生产”出了保育服务。也就是说,“自给”对一个国家的生产统计没有贡献,但如果实现了商品化,就会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近世城市出现以来历经了五百多年的“城市化”过程,就是这样一直发挥着将我们的生活行为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作用。
在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中,近代英国经济增长的始动大都被视为工业化的“另一张脸”。但是,从生活文化的观点即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推进经济增长的是城市化本身。因此,在下一章中,让我们循着“经济增长”的思路来进行分析。
(1) 夕焼け小焼け,出自中村雨红作词的童谣《夕焼け小焼け》(1918年)。“夕焼け”本身即为晚霞、夕阳,“小焼け”无实际意义,在诗歌中作为调整节律的对语使用。
(2) 日语中“負う”与“追う”同音。
(3) 一种带有赌博性质的弹珠游戏机,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日本城市文化的特殊符号。
(4) 日本江户时代寺院所设的私塾,提供类似小学程度的教育。
(5) “gentry”在中世纪英国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涵盖了如爵士等爵位。
(6) 理查德·阿克莱特早年曾做过理发师,作者意在强调这是兼营拔牙的“外科理发师”。
(7) 在日本,牙科是与外科、内科并列的医学大类。
(8) 日本男性理发店的旧称。
(9) 1600年,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与原丰田秀吉家臣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在美浓关原地区进行决战,以东军获胜告终,此后德川家康于1603年在江户开设幕府(即德川幕府),日本进入江户时代。
(10) 日本江户时代幕府规定各藩大名每年都要前往江户,为幕府将军执行一段时间政务,而大名一般也会带很多随从随行,形成大规模人口流动。
(11) 指逛街不买东西,只看街边橱窗里的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