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扩张过度了吗——双重结构
关于帝国体制与衰退论的关系,原军人家属以及曾在帝国殖民地生活过的人多从经济角度加以论述,但也有完全相反的意见,认为英国衰落的原因正是在于帝国体制本身。
这种意见认为,英国想要控制全世界,但这是与国力不相符的过度扩张。为了控制世界,英国在经济上反而变得脆弱。当国内亟须投资的时候,资金却流失用于维持帝国统治,无法进行最重要的投资。与英国相反,主要在国内进行投资的德国和日本则获得了迅速发展。
但这并不是什么全新的想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起衰退论的A.肖恩菲尔德(A. Schonfeld)的立场就是如此的。他认为对帝国的投资主要是伦敦城以融资的形式进行的,因此可以把它与伦敦城对中部和北部地区的国内工业不怎么进行投资的问题放在一起考虑。
针对肖恩菲尔德将问题归因于“国际存在”方面,同一时期的M.香克斯(M. Shanks)则提出,英国人的保守性才是导致英国衰退的原因。他认为英国人是不会在经济上进行创新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工会势力强大,反对一切改革。这两人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初期衰退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争论也成为此后持“衰退”立场的研究者的理论基础。
作为香克斯观点的变体,中左派的科学史学家C.P.斯诺(C.P. Snow)曾做过一个产生广泛影响的讲座。斯诺认为,英国的问题在于不重视科学技术,只重视文学、艺术。这与主张不需要法语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意见非常相似。无论希腊语和拉丁语在文化上有多大用处,当英国致力于传授古典语言的时候,德国和日本却在推进技术革新。接下来,教育问题便成为衰退论的核心而受到关注。
话说回来,不管采取什么立场,这种英国衰退论在政治家中都非常受欢迎。保守党和工党都采用了这种论调。虽然他们对造成衰退的原因理解各不相同,但每当组建新内阁时,他们都会重复英国正在衰退,所以需要我们执政来挽救英国这样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