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国家间的经济竞争
让我们试着从国民经济的层次思考一下经济增长的问题。我认为英国国民经济这个概念,大约是从近世的某个时间点开始形成的。不过,如果要精确地定位到什么年代,目前还存在很多说法。
在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下,中世纪的欧洲与其说处在多国并立的分裂状态,不如将其看成一个完整的基督教世界。例如,如果你问13世纪或14世纪的人“你是哪里人”,他们肯定不会说“我是英国人”,而是会报上其居住的庄园和教区的名字。如果放得再大一点,最多也就是“我是基督教徒”。但是,也许是因为宗教改革大多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以这种趋势为契机,英国、法国等国的国家主权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一旦出现主权国家,就会产生主权国家经济,继而主权国家和主权国家之间就会在经济层面上展开相互竞争,这是使欧洲在近代世界体系中成为“核心”的重要因素。近代世界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主权国家的集合。这一点与中华体系、印加帝国体系等其他世界体系有着决定性的区别。
进一步来说,与现代相联系的近代世界体系是世界性的分工体制,没有经历过政治统合,因此既没有世界政府,也没有皇帝。除了欧洲的近代世界体系以外,其他世界体系基本上都有皇帝。俄罗斯帝国、中华帝国、印加帝国都是如此。(2)
近世以后的欧洲也有主权国家的国王。那么,国王和皇帝的区别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有过很多解释,其中之一就是皇帝是支配世界的存在。中华帝国实际上也只是统治了亚洲的一部分。但是,在他们自己所持的世界意识中统治一切的便是皇帝。连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再以日本的情况来说,应该如何看待天皇呢?虽然无法立刻对其做出清晰的定位,但基本上也可以如此区分。也就是说,皇帝是从其个人的意识出发统治着“世界”,而与之相对,国王则只是统治着自己的国家。原则上,皇帝在其所在的世界中是无人能与之平起平坐的存在,承认存在与其对等者的话就不再是皇帝了。国王则原则上是以存在很多对等者为前提的。作为欧洲核心的主权国家是由专制王权,即国王统治的国家组成的。虽然也出现过号称全欧洲统治者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近世以后其力量转衰,相应的主权国家和国王的力量日益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