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殖民地的社会意义
相比之下,如果从常规的也就是更广阔的历史视角来着眼的话,英帝国的殖民地对英国来说具有巨大的社会性意义。简单地说,在英国国内,像前文提到的鲁滨孙·克鲁索一样无法满足其社会上升野心的人,或者无法在英国本土创业的人,是有可能在帝国的殖民地找到解决方案的。换言之可以利用帝国来解决脱离本国社会体系的人。任何社会都必定会出现作为社会福利政策照顾的对象或刑罚对象的人。不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抑或其他体制也好,一旦形成一个体系,就会有与这个体系相匹配或不适应的人出现,近世以后的英国在最大程度上利用帝国殖民地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英国的近世,应该说伴随前文所提的“成长偏执”的同时也发生了“救济偏执”的趋势。与其他国家相比,如何帮助那些无法独力生存的人,从那个时代到撒切尔改革的时代,在英国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原因如前所述,是与英国的“核心家庭”社会有关。“核心家庭”没有烦心事,这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近代社会是理所当然的,但也有“核心家庭的苛酷”这个说法,仅仅因为孩子发烧,父母就不能上班,因此“核心家庭”也包含着脆弱的一面。近世英国年轻人结婚后,因为不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老父母的家庭和新家庭都成了核心家庭,但是老父母的家庭作为“空巢”要充当监护人的第一候补,毕竟新家庭也很容易产生孤儿寡母。
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因为拥有帝国殖民地而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英国社会把经济上无法生存的人以及虽然没有经济问题但生存困难的人推到帝国殖民地去的做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英国于近世建立帝国后就以非常明确的形态呈现出了这种倾向,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如果观察英国的刑罚形式,会发现和其他的欧洲国家完全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英国几乎没有把人关进监狱的刑法。不是把他们关进监狱,而是让他们去美洲殖民地。越是身强体壮的罪犯,到了美洲就越能成为宝贵的劳动力。孤儿或者父母贫穷无力抚养的孩子,也会以这种形式流落到美洲。美国独立后,澳大利亚又成为流放殖民地。在南非,也有很多从英国的孤儿院和其他机构被送来的人(8)。
因此,对于英国来说,帝国殖民地的社会史意义非常重大。帝国之外的拉丁美洲则在贸易方面成为了对英国非常有利的交易对象。不过,由于语言问题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英国人不会移民到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