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工资可以计算吗

实际工资可以计算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如下。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统计问题吧。虽然可以对全国性的实际工资进行统计,但要得出实际工资就必须计算物价指数。

有关物价史最完整的资料在伦敦。搜集这些资料的是贝弗里奇勋爵(Sir William Beveridge)。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发表了《贝弗里奇报告》,这是一份在福利领域非常有名的报告书,其中提出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口号。正如“勋爵”(lord)这一称号所示,贝弗里奇勋爵是贵族,但他与伦敦大学有着很深的关系,伦敦大学就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礼堂。贝弗里奇勋爵的妹妹珍妮特是R.H.托尼的夫人。托尼的历史研究和经济史研究与贝弗里奇勋爵开展的福利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贝弗里奇勋爵发表的报告中,主要汇集了欧洲各国历史上的工资和物价统计。虽然此时已经出版了关于英国的统计材料,但即使使用这些材料,实际上也无法做出实际工资与物价的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因为收录的数据只是大学宿舍和军队的商品价格,一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同样的数字。简而言之,都是合同上的数字,所以即使实际内容发生了变化,书面上还是一样的。

不仅如此,克拉潘等乐观派认为统计是一种方法,但在历史学中进行时间序列统计这项工作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能够进行时间序列的统计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前提条件。

如果按照时间序列计算一个“项”,将结果的数字列出,就能制作出折线图或柱形图。但是,计算本身是以这个“项”的定义内容一直恒定不变为前提的。比如“光热费”是什么?如果不定义光热费,就无法进行统计。若要定义江户时代的光热费,大概就是灯笼和灯油的价格吧?但即使一直调查灯笼和灯油的价格,到了使用电和煤气的时代,这些数据也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是说,如果生活模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时间序列统计就会失效。现在说到光热费,必须考虑电费和煤气费。而用蜡烛的时代则是将蜡烛计入光热费。所以仅仅统计电灯和蜡烛都是没有意义的,说得更极端一点,对于现在还在用蜡烛生活的人来说,电费统计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因此,虽然存在个体差异的问题,但采用时间序列统计出的实际工资,从一开始就是以生活模式没有改变为前提的。按照这样的统计,必然会得出“连续说”的结论,否定剧烈变化的发生。但这只是由于其进行的时间序列统计本身是以统计变量的定义对象没有出现剧烈变化为前提的。可以说,克拉潘派的研究方法就是落入了这样一个陷阱。

在乡下靠后山打柴、河里取水生活的人,来到伦敦或曼彻斯特,在面临必须交水费、买煤的生活时,即便能得到和以前一样的收入,也无法将其前后生活相提并论。由于人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无法做出连续的统计,这才是正确的想法。因此,那种“乐观论”,即克拉潘派的统计手法,在解决历史问题时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