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撒切尔改革

什么是撒切尔改革

无论是维纳、鲁宾斯坦,还是凯恩、霍普金斯所进行的,都是在历史学上也就是学术上的讨论,但衰退论同时也被几乎所有的政治家所用,不分左翼还是右翼。特别是撒切尔夫人彻底利用了这一理论。撒切尔夫人说,工会势力过于强大又倾斜于福利的这个国家正在衰退,所以要重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以所谓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践行彻底的经济理性主义。放松管制、民营化等,都是我们在2000年以后的电视等媒体上经常听到的令人讨厌的话,其意图是彻彻底底地贯彻经济理性主义,发展工业。如果能够进行这种改革,英国工业就会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此,改革的痛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但英国工会被削去了骨头,英国的大学也被迫“改革”,遭受了巨大的打击。现在日本的大学也可以说受到了这个潮流余波的伤害。

总的说来,在21世纪的当下回顾撒切尔改革,应该对其如何评价呢?英国工业完全没有恢复起来。然而,虽然经历了种种阵痛,但由于“金融大爆炸”的出现,伦敦城确实恢复了活力。撒切尔改革后,最让人振奋的莫过于伦敦城金融业的繁荣。这也是其最受人们重视的成果,得到了“太阳再次升起”的评价。

请大家回想一下第二章中提到的“配第法则”。17世纪,西欧经济水平最高的是专注于金融等第三产业的荷兰。原本以制造业见长的英国,在那之后也开始效仿荷兰专注于金融业。如果撒切尔夫人通过特别强化金融,使20世纪的英国恢复了活力,那不是“太阳再次升起”又是什么呢?

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历史学问题。伦敦城是“绅士价值观”的保留地,“绅士资本主义”与经济理性主义应该是不相兼容的。伦敦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经济理性主义之巢的呢?是金融大爆炸使然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作为英国历史支柱的绅士资本主义就和撒切尔夫人一起湮灭了。难道就像撒切尔夫人所宣称的那样,一个发生了“过早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终于要经历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了吗?

在这个问题上历史学界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伦敦城的恶评由来已久,尽管它通常被视为是绅士的,但有一项研究详细地指出,当金融危机发生以及丑闻发生时,如前文提到的发生于19世纪末的“贝尔林恐慌”——由经营商人银行的贝尔林兄弟商会引起的经济危机,将伦敦城、金融家、坏人三者划等号的理论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