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快速融入智能音箱产业
在全球快速增长的智能音箱产业,如上所说,为传统新闻媒体提供了一个潜力巨大的新闻发布渠道。以下重点来分析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英国广播公司(BBC)、华盛顿邮报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四个案例。
研究传统媒体如何融入智能音箱产业,NPR是最佳起点。整体来看,NPR在美国智能语音生态中的先发优势很强,借势智能音箱崛起积累了大量用户,并较早进行了商业变现。从亚马逊Alexa诞生之日起,NPR就是其默认新闻来源,它也是谷歌和苹果智能语音平台默认的新闻来源,同时也是智能音箱用户使用频次最高的新闻品牌之一。目前,NPR所有语音技能在主流智能音箱平台的单月下载量高达930万次,[2]其最主要的新闻播报技能“NPR News Now”单月下载量达790万次。同时NPR还推出了多款语音技能,帮助用户通过智能音箱收听NPR直播电台、播客节目,参与新闻测试游戏等。商业变现方面,目前NPR提供两类智能音箱营销产品:一类是15秒语音插播广告,每隔5分钟插播1次,支持全网通投或按地域、终端硬件定向投放;一类是由品牌定制类原生语音互动广告。
BBC在语音交互方面的探索更富开创性,它推出的音频实验剧《检查室》和《不幸者》为声控媒体叙事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2017年11月,BBC推出科幻题材互动音频剧《检查室》。该剧使用多线索故事引擎,用户通过语音互动推动情节走向、影响剧集结局。这次尝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同时也暴露出了语音互动的局限性。一年后,BBC推出了《不幸者》,这部剧基于B.S.约翰逊1960年发表的小说《盒子里的书》改编而成。原著包括27个松散章节,读者可随机选择章节阅读,而每种组合都会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面向智能音箱的改编保留了小说的基本设定——除首章末章顺序不变,其他章节都可随机排列。这部剧制作了约3小时的音频内容,但语音交互却赋予了它全新的叙事逻辑——随机组合会带来1.3万亿种可能性,为用户讲述了1.3万亿个不同的故事。
报纸方面的典型案例来自《华盛顿邮报》,它在智能语音方向的产品和内容研发都很领先。《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报纸媒体,尤擅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全球智能语音生态领头羊亚马逊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2013年以个人名义收购了它。正是这种“血脉”联系,让《华盛顿邮报》的智能语音创新之路备受关注。“The Washington Post”是《华盛顿邮报》最主要的语音技能,在提供头条新闻和评论播报的同时,它设置了突发新闻提醒、新闻测试等多项互动功能,这些后来都成为新闻类技能的互动标配。同时《华盛顿邮报》也将旗下知名历史、时政栏目改造成语音技能,用户可通过语音操控使用其播客节目。
电视方面最早试水智能语音生态的是CNN,它也是美国首家面向智能音箱提供接近实时、以话题为中心的电视新闻服务商。早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夕,CNN就上线了新闻简报“CNN Flash Briefing”。2017年5月,亚马逊发布带屏音箱Echo Show,仅一个月后CNN就推出了多项面向带屏智能音箱的功能升级。目前,CNN发布了多款语音技能,内容涵盖时政新闻、新闻评论、商业动态及新闻测试等,其主要智能语音技能是可以同时支持语音交互和触屏交互。语音操控和视频消费的结合为非音频媒体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