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网络媒体融合转型的可能性
人民网是人民日报社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是国际互联网上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和手段,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只有把握智能化的内在规律,对产品形态、生产方式、运营思维做出及时调整,才能在网络舆论中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定海神针”的作用。
1.优化短视频类产品
短视频已成为业界角力的新领域,资本、人才快速涌入,相继出现秒拍、快手、抖音、梨视频等短视频应用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传统主流媒体也相继上线短视频新闻项目,推出一批制作精良的时政类短视频产品。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V观》系列,人民日报社推出的《习近平用典》和微纪录片《我们的“一带一路”》,新华社推出的《红色气质》《红色追寻》等作品,均获得较好的传播数据和评价。目前,人民网旗下人民电视已上线直播、短视频频道,并宣布与腾讯、歌华有线成立视频合资公司,共同发力直播和短视频领域。
优质内容生产能力是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深耕短视频领域的核心优势,包括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对内容的把控能力以及优质内容带来的极高的品牌美誉度,尤其在时政新闻视频生产中,主流网络媒体具有商业性网站无法企及的优势。但主流网络媒体在短视频领域也存在不少局限。首先,产品定位较为模糊。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多采用UGC模式,这是基于其泛娱乐化的定位。但时政、新闻类短视频制作门槛较高,用户参与热情不足,拍客自主上传的UGC模式,未必完全适合新闻类短视频的生产。其次,话语方式比较陈旧。短视频相较于传统视频,不仅是视频时长的缩短,更重要的是用更轻松的语态和更明快的节奏在极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传统的叙事方式不适宜短视频表达。最后,产品缺乏社交属性,激发用户主动传播行为的能力较弱。
2.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
虚拟现实对于新闻业来说是一项可能的颠覆性技术。首先,可以突破现有的以声音、画面、文字为主的2D呈现方式,实现亲临新闻现场的3D呈现;其次,可以突破屏幕物理空间尺寸的局限,实现对新闻现场的全景展示和深度感知;再次,可以突破鼠标、键盘、触摸屏等设备的传统人机交互方式,实现更加自然地交互;最后,可以突破现有平台对传播入口的垄断,成为互联网的新入口。
人民网等主流网络媒体需要抢抓虚拟现实新闻发展的机遇,增设虚拟现实新闻产品线,组建专门的虚拟现实新闻工作室。可以通过与虚拟现实企业联合开发的方式,破解虚拟现实新闻产品高技术、高投入的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对现有部门的深度整合,尝试各类新闻题材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可能性,推出更加高质量的虚拟现实新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