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接收终端的虚拟化和沉浸式体验

(四)信息接收终端的虚拟化和沉浸式体验

人工智能时代,用户将在信息接收终端上获得打破时空束缚,获得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信息接收体验。在接收终端上,互联网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压缩了时空感知,令大众生活场景和工作场景发生重叠,形成多维的、交叉的、并置的虚拟场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VR技术便是人工智能技术带给信息传播在接收终端上的一次变革式突破呈现。

《纽约时报》曾在2015年10月宣布推出新闻VR应用“NYT VR”,并向100多位订户赠送了Google Cardboard VR设备,为读者提供沉浸式新闻体验。[25]之后,《纽约时报》推出了第一批五个虚拟现实视频,重点内容是一个有关全世界难民儿童的报道。该报道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给读者提供360度的现场场景还原,通过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呼唤更强烈的同理心,让读者能够关注全世界因为战争而被迫离开家乡的3000多万难民儿童的处境。

相较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探索投入了更大的资金和关注度。2014年3月25日Facebook花25亿美元收购Oculus VR技术,2015年3月Facebook宣布Facebook的新闻流以及Oculus设备都将支持360度全景视频,同年11月Facebook的首席技术官Mike Schroepfer表示,“Facebook希望创造一个设备,它可以把你送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和任何人一起,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26]

目前VR/AR新闻在媒体报道中有选择地集中在画面感强和情绪渲染力强的领域。2016年,哥伦比亚数字媒体中心与几个交互数字机构的合作推出了关于埃博拉危机的纪录片。[27]在题材选择上,大多是针对特定内容,如在关塔那摩监狱体验囚徒,在难民营体会难民的生活等,在具体表现上采用文字、图片、音视频以及信息图标等多种手段融合并现,注重采用多种方式来增强体验。

从目前VR技术在国内外媒体应用的实践来看,推广程度有限主要在于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素材需求量大、周边装备要求高等因素。虽然这些限制性因素在当前会影响虚拟现实内容的推广,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完善,资本的重视,现实需求的反向推动,克服这些限制性因素的客观可能性也会不断提升。

结合目前VR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该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主题选择。当前各国媒体尝试的多为重大事件及社会题材,未来有待拓展至社会人文、体育赛事、生活体验等领域,从而实现放大和重构日常生活场景。二是参与程度。沉浸式报道只是第一步,虚拟交互叙事才是虚拟技术在新闻、内容产制领域的发展所在。BBC Taster也正与IF实验室联手,进行虚拟互动叙事研究,结合社交数据实现深度参与。应该说,虚拟现实的意义不仅在于拓展叙事,更在于再造场景延展故事,不论在何种媒介时代,故事都是传递价值观和信念的重要工具,而VR技术对于场景的再建带来的不仅是新闻的转向,更是想象和建构社会的有效进路。[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