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媒体运用更为普遍,媒介生态随之变化
1.机器人新闻生产得到广泛应用
将机器人运用到新闻领域,起源于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是“Google News”的实践。21世纪初,新闻机器人在西方媒体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紧随西方国家的成功实践,2015年腾讯公司推出的Dreamwriter成为我国首个新闻领域的机器人,发布了首篇自动化新闻《8月CPI同比上涨2%创12个月新高》。此后,新华社“快笔小新”、今日头条“Xiaomingbot”、第一财经“DT稿王”、《广州日报》“阿同”、《南方都市报》“小南”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运用在新闻领域,标志着新闻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时代到来。
如今,机器人新闻写作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在财经、体育、气象地质新闻领域的报道尤为突出。如2017年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仅用时25秒出稿,稿件全长540字并配发四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八大项;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新华社的“媒体大脑”在大众面前首次开工亮相,发布了关于两会的全球第一条内容,并整理出了两会期间舆情热词;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上,封面传媒的机器人记者“小封”秒发新闻,半个月内发稿542条,日均发稿26篇,全网总阅读量超过两亿人次。
2.新华智云发布25款媒体机器人
2019年8月26日,国内最大的媒体机器人生产商和服务商新华智云正式对外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25款媒体机器人,这是我国新闻史上首次有公司推出媒体机器人。其中,8款机器人负责“采集”,包括突发识别机器人、内容搬运机器人、人脸追踪机器人、文字识别机器人、安全核查机器人、数据标引机器人、多渠道发布机器人和热点机器人;17款机器人负责“处理”,有智能会话机器人、视频防抖机器人、智能配音机器人、视频包装机器人、字幕生成机器人、虚拟主播机器人、数据新闻机器人、直播剪辑机器人、会议报道机器人、数据金融机器人、一键转视频机器人、影视综快剪机器人、体育报道机器人、极速渲染机器人、用户画像机器人、虚拟广告机器人、视频转GIF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功能各异,有的可以进行文字识别,有的能实时进行直播剪辑,有的会自动生成字幕,有的能轻松制作视频数据新闻,涉及媒体内容生产制作的各个环节,能够大幅提高采集和处理新闻资源的效率和产量。目前浙江、山东等地新闻人已在这些媒体机器人的协助下开展新闻资源的采集和处理。大至台风、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报道,小至为视频添加字幕等日常工作,有了各类机器人的助力,使用者的普遍感受是“操作简单、提效明显、成果专业”。[45]
3.机器人“小封”首部诗集公开出版
小封机器人是封面传媒自主研发的媒体智能IP,立足AI+媒体,目前主要基于内容生产、活动营销、社交互动三方面展开智能化场景应用。小封在封面新闻上开设的《小封写诗》专栏,发表诗作已突破200首。在内容生产场景应用上,小封每月写稿量已超过6000篇,写稿领域涉及体育、生活、科技、财经等8大类24小类。
2019年10月28日,在封面传媒“5G引领智媒AI洞见未来——2019第四届C+智媒体大会”上,封面传媒与四川文艺出版社共同发布了首部AI著作《万物都相爱》。该诗集收录了小封机器人基于算法能力生成的诗作150首,按不同的主题分为10个篇章,每个篇章1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