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状:智能手机整体销量下滑,技术应用较为成熟
1.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
据中商情报网,2019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达到了14.12亿台,对比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4.56亿台有所下降。从国内市场来看,2019年手机行业“寒冬”的态势依旧未能改变:手机产销量持续下滑,新上市机型数量下降。[17]
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19年第四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8620万台,同比下降15.6%。2019年全年,整体市场出货量约为3.7亿台,同比下滑7.5%,下降幅度较2018年(-10.5%)有所减缓。就2019年全年市场来看,同比正增长的月份集中于上半年,且均与各大厂商自身的新品发布时间、出货节奏调整,以及在各销售节点前向渠道的备货动作相关,但鲜有在传统的销售旺季,来自终端用户需求而产生的连续性带动。[18]
2.手机厂商加快AI技术布局,AI与手机融合不断加深
结合中国信通院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2019年6月联合发布的《手机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白皮书》,人工智能手机面临以下发展特征。[19]
(1)AI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手机中的应用不断拓展,主要集中在语音、图像、视觉体验、系统软件等领域。语音领域上,主要包括语音搜索、语音翻译、智能助手等应用场景;图像领域涉及场景识别、相册分类、光线调节、背景虚化以及美颜、文字和人脸识别等;视觉体验上,虚拟现实(VR)通过沉浸式体验使用户得到了全新的使用感受,增强现实技术(AR)让用户实现了对周边环境的智能化感知;系统软件领域,终端可进行自适应优化,应用场景为内部资源智能感知分配和用户/应用行为预测,用于降低资源消耗、提升系统流畅度、解决安卓手机卡顿等。
(2)领先企业向AI战略转型,技术应用已较为成熟
智能手机领先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纷纷向AI战略转型。各企业注重软硬件共同推进。2018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首发AI战略,追求ALL in AI;2018年7月,vivo宣布成立AI全球研究院,希望打造人工智能软硬件平台,推动手机平台完成从“智能”到“智慧”转型。此外,各企业积极打造手机+智能硬件的产品生态链,走科研专利转型路线。2018年9月,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小米表示要把人工智能作为小米最重要的战略;OPPO早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投入研发,建立了先进的训练集群和数据中心,并积累了超过300项人工智能专利。
在生态落地、场景应用方面,我国手机产业已位居世界前列。百度于2016年开源了PaddlePaddle深度学习平台,是国际上继谷歌、Facebook、IBM后第一家将人工智能技术开源的国内公司。科大讯飞在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以及两者的深度结合等领域均有所涉猎,并在多项国际高水平语音赛事中取得过成绩。此外,AI领域的创业公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思必驰、云知声等,聚焦在深度学习最擅长的视觉识别和语音识别领域,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在场景应用方面,我国终端厂商和移动开发者更是紧跟AI的浪潮,将智能拍照、智能助手、智能家居等一系列智能化场景引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引领了终端产业智能化应用落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