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媒体”相关政策出台,推进媒体智能化

(二)“智能+媒体”相关政策出台,推进媒体智能化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崛起,国内媒体加速进入“智能+”媒体时代。从人工智能应用到媒体智库建设,自2018年媒体已从“融”走向“智”。国家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均给予高度重视,“智能+媒体”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如表6-1),媒体行业深入贯彻关于媒体与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的相关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与智能化发展。

表6-1 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国家层面部分媒体政策

续表

随着人们对新一代媒介技术掌握能力的提升、对政策规划和行业动态的不断了解,“智能技术+广电”成为广播电视行业贯彻媒体融合与智能化路径上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广播电视行业相关部门在媒体智能化的道路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与推动作用。2018年11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向全行业公布《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面向5G的移动交互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力争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培育智慧广电生态、加强智慧广电监管,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促进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深度融合”;并指出要运用新一代媒介技术构建全新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打造智慧化传播、精准化服务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为用户提供包含全套的智慧广电数字生活服务。[6]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面对5G浪潮的来袭,媒体融合将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7]

在智能媒体时代,不断挖掘研发产品新功能、借技术之力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升级,成为广播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如今,广播电视已经走向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打造智慧广电新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引导用户新的消费习惯,建立更多的功能性服务型的消费产品。

2019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考察5G新媒体实验平台。他指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G新媒体实验平台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要充分应用信息革命成果重要指示的创新举措。要时刻着眼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通过努力建设好并运用好新媒体新平台,牢牢掌握媒体发展变革和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主动地位。[8]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智能+”概念,并明确2019年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9]。可以看出,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渐从“互联网+”过渡到“智能+”,成为今后改造传统行业的新动力。“智能+”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升级,“智能+”将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201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指出将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行动计划》从六大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关键器件的开发和量产;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加大关键制播设备研发力度;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探索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持续推进4K超高清电视内容建设,创新内容生产;加快行业创新应用;加强支撑服务保障。这表明了5G技术在媒体超高清视频发展与完善上起到了关键性技术作用。[10]

2019年3月21日,在第27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着重推进打造智慧广电融媒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果提高“算力”,用优选“算法”将广电媒体内容进行有效分发和精准传播;突破一般性“算力”或“算法”,将优质信息的投放扩大到更多受众,实现优质信息的更大规模阅读和消费,提高人们的信息认知水平。[11]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有了多重维度的变化。智能技术应在主流媒体中得到广泛使用,借鉴商业化媒体平台运用智能技术的经验,合理运用智能算法和移动传播技术,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媒体智能化进程中,“四全媒体”分别从时间、空间、主体和效能四个维度上对新型主流媒体提出新的要求,其中全息媒体即为智能媒体时代的代表,在媒体智能化过程中,主流媒体应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对新闻报道的现场还原和同步报道能力,提升还原事物原貌的最大可能,在保证新闻内容真实性和价值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表现形式,生产具有感染力的优质产品,增强受众的体验感与接受度。

在2019年6月4日颁布的《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1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对出版作品的遴选要做到坚持创新为要,把握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规律,适应移动化、知识化、数据化、碎片化、音视频化的信息传播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体现产品和服务在内容表达、呈现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突破与创新。通过这一要求可以看出,在新兴技术的发展环境中,数字出版作品应将且已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入作品中,生产出形态丰富、创新突出、双效俱佳的内容,引导出版企业探索服务新模式,努力构建数字化以及更加智能化的数字出版产业生态。[12]

媒体行业与智能技术的结合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作为根本保证,需要国家战略要求作为发展方向与准则,同时也需要专业人士的研究与先进设备作为发展的基础保证。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需求,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强化科技支撑,2019年11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决定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实验室,分别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人民日报社人民网、新华通讯社新媒体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个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具备先进科研装备的重要科技创新基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单位需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有关政策和建设经费,组织科研队伍、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和提升实验研究条件、建立“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