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域下舆情监测的发展趋势
“智慧舆情时代”,舆情业务将全面升级为“舆情+”业务,以舆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蓝本,整合现有舆情、资讯与咨询业务,打造覆盖监测、预警、研判、应对、修复、培训、咨询全业务链条的“舆情+”产品体系。[61]
1.舆情监测的多向度发展
随着大数据视角趋于多元化,要从社会话语表达、社会关系和心理描绘、社会需求和诉求的反映和预测等多个方面,进行多向度的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舆情监测视角必须从单向度的内容研究转向多向度的内容及关系研究,通过这样的转变,可以彻底改变舆情监测基础匮乏的现状。[62]
2.非结构化的海量数据库与高度集约化
随着大数据的信息数据的激增性和驳杂化,过去那种有限内容和结构单一的数据库显然无法满足未来舆情监测的需要,因此只有海量大数据库才能支撑,同时只有非结构化大数据库才能做出丰富且非结构化的呈现。另外,高度集约化将成未来舆情行业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而核心竞争力将是它们的数据处理与呈现能力。在舆情监测软件领域,不同的舆情监测软件企业可以获取同样的数据,它们需要依靠自身的数据处理技术和能力以及用户的体验来占领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况下,舆情监测软件行业中原有零散低能的监测软件公司将被淘汰出局,行业内部高度集约化将成为舆情行业的发展趋势。
3.更注重舆情监测的预测与导向
舆情监测将转向未来式,过去的网络舆情监测其主要功能是对某些事件的舆情发展动态、影响范围、影响力大小等进行监测和研判,多体现为“过去式”,偶尔能展现“现在式”,而“未来式”几乎没有体现。大数据可探知舆情的规律性,对舆情发展进行有效而且准确的预测,在某种意义上说,其核心就是预测。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于人类经验,对未来态势进行研判,以实现人类经验作用范围外的准确预测。未来大数据支撑的舆情监测功能将大大丰富,其服务将是全方位的综合性舆情服务,将引导客户从过去的“应对舆情”向“驾驭舆情”方向转变。[63]
4.短视频社交平台将成为未来舆情的重要阵地
通过移动端“刷屏”的方式表达民众诉求或发布可能引起焦点关注的身边人身边事已经成为当下舆论发展的常态。短视频社交媒介平台成为移动端应用的领跑者,移动互联网的新增用户中,最主要的还是靠短视频拉动。短视频的去中心化和去专业化现象更容易把一个用户拉进移动互联网的门槛里。依托于短视频社交媒介的信息分享和意见交流,其平台越来越多地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发酵场。舆情危机的防范也从对“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的监测转变为对短视频的动态监测。[64]
5.注意大数据技术伴随的伦理困境
我们通过大数据强大的预测能力,可以预测出社会舆情走向。但是,舆情分析中使用大数据可能存在某些风险和缺点。比如,一旦其被广泛使用,个人隐私可能受到极大威胁,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清个体的行为和思想的轨迹。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组织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掌控和操纵舆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