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指病理学医生对从患者身上采集来的组织或体液进行组织或细胞形态辨别并做出描述或明确组织类型的行为。由于病理学医生通过超薄切片等方法观察细胞学层面的形态学,因此其诊断正确率相对临床大体形态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更高,被誉为诊断学中的“金标准”。
病理诊断的优越性:病理诊断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形态做出组织类型的诊断。对于手术标本,可以对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神经侵犯与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出详细诊断,对于活检标本,可以做出定性或提示性诊断,这些都可以对临床医生的诊疗选择提供最精确的指导意见。下页图就是一份标准的食管癌术后病理报告,对食管癌的组织类型(鳞状细胞癌)、肿块大小、浸润深度(侵犯外膜及周围组织)、脉管侵犯情况(有癌栓)和切缘情况都做出了详细描述,对于外科所有淋巴结转移情况做出详细分组和描述,为下一步治疗随访策略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病理诊断的局限性:虽然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技术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以下几方面:

●时间长:活检标本报告通常需要等待3~4个工作日,手术标本报告视情况需要5~10个工作日,由于目前仍需要进行固定、脱水等一系列的步骤才可以将组织做成可以在镜下观察的超薄切片,因此病理报告发出时间受到制片技术限制,难以做出快速诊断。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精度不足:如果组织不经过脱水处理,直接把组织冻成冰块也可以进行制片操作,可以在30~60分钟内对送检组织进行病理诊断,这一过程称为冰冻诊断。尽管其所需要的时间很短,但这种方法做出的病理切片变化较大,不易做出精确的最终诊断,一般都是在手术中需要对手术方式做出调整的时候不得已才采取的方法。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只是一个临时性诊断,有大约10%的病例无法做出明确的诊断,最后的诊断仍以常规病理学检查为准。
●诊断内容局限:病理诊断依据送检组织情况做出诊断,因此送检组织的质量决定了最后病理诊断的质量,送检的组织少(活检标本)就只能定个性质,送检组织多(手术标本)就能详细对肿瘤的各种状态做出诊断。其次,病理诊断并非是或否、黑或白的两种极端,还有一部分组织仅仅依靠显微镜下的形态是无法做出诊断的,必须依靠临床其他检查或者肿瘤行为(复发或转移)才能明确,有些诊断则完全无法预测肿瘤行为,这些被喻为病理诊断的灰色区域,也是“金标准”中的“杂质”。
●诊断的主观性:病理诊断需要病理医生依据组织的显微镜下形态进行判定,尽管各种肿瘤都有自己的诊断标准,但仍需要病理医生通过长年积累的诊断经验做出人为的判断,同一个肿瘤(形态不典型)不仅不同病理医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同一名病理医生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临床背景下的诊断也会有不同,有的时候可以是良、恶性的差别。
为什么已经送检标本但仍然无法得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并非100%的“金标准”,病理诊断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也许是送检的标本中并不包含可以用作诊断的组织;也许送检的标本本身就是一个处于“是和否”之间的灰色区域;也许是镜下呈现的形态是多种疾病都可以有的表现,无法明确确切病因;又或许送检组织量少,病理医生仅仅见到很少量的组织可以提示肿瘤性质。遇到这些情况,我们建议患者应该将报告交予相关临床医生,由临床医生联系病理医生明确原因,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诊疗措施。
术中诊断是良性的,最终诊断是恶性的,我该以哪个为准
术中快速冰冻诊断仅仅是一个临时性的诊断,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诊断并不能与最终诊断结果完全一致,所有的诊断以最终的诊断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