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鳞癌高发地区饮食特点

食管鳞癌高发地区饮食特点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总理就高度关切食管鳞癌对国人健康与生命的威胁。1958年派中国医学科学院相关专家组深入高发区同时也是世界高发区的林县展开调查研究。1973年10月4日晚,周恩来在接见3个出国卫生代表团时对林县食管鳞癌又有过一段重要讲话:“林县食管鳞癌在早期诊断有一些办法,对食管鳞癌的病因,有没有初步结论?生活习惯有没有关系?过去说有关,现在调查研究怎么样?食管鳞癌防治工作是关系人民健康的一种疾病,你们要认真研究,列入议事日程。”在当年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河南省的一批又一批的食管鳞癌专家长期坚守在林县搞科研,为该县防治食管鳞癌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总理医疗队”。老一辈科学家的辛勤劳作为我们防治食管鳞癌留下了宝贵经验,总结了中国高发区食管鳞癌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我国同时也是为世界防治食管鳞癌做出了巨大贡献。

食管鳞癌为什么出现聚集现象,必然有它的内在联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展中国家发病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农村发病率远远高于城市。贫穷造成食管鳞癌高发病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贫穷仅仅是一个表象,带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造成食管鳞癌发病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环境造成了食管鳞癌的高发病率。有学者已经关注到食管鳞癌患者口腔疾病同样严重,比如掉牙时间较早、牙龈炎、口臭等。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所以只要认识了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和食管鳞癌及其他疾病相关,远离它就是预防食管鳞癌等多种疾病的最好办法。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不发达的交通使山区居民常年和外界交流少,耕地面积少、缺水、饮食品种单一、新鲜蔬菜少以及生活日用品匮乏是山区居民生活的共同特征。研究表明,不同饮水类型食管鳞癌发病率不同,旱井水>山泉水>人工井>河水>统一供水。由于贫穷造成了居民摄入新鲜蔬菜量低下,取而代之的是进食腌菜的习惯,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亚硝酸盐,而长期摄入亚硝酸盐是恶性肿瘤的高发因素。贫穷也造成了长期饮食单一的情况,单调的饮食造成了膳食中营养素不全面,甚至缺乏。生活日用品的匮乏是口腔卫生不佳的主要原因,从而使消化道的第一扇门户大开,食管频繁受到各种毒害因素的攻击,同时不均衡饮食导致营养素的失衡,机体免疫系统不健全。世世代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造成了食管鳞癌的高聚集现象。这也是我国食管癌类型为什么多是鳞癌的微环境因素。

“每逢佳节饮两杯”,过量饮酒是食管鳞癌的一个危险因素。特别是烈性酒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反复炎症修复为食管鳞癌发病创造有利条件。中国是烟草高消耗大国,吸烟已经被确认为是诱发癌症的高危险因素,因为烟草在燃烧中产生有几十种致癌物和PM 2.5物质。多环芳烃、特异的亚硝酸盐和芳香族化合物等是烟草燃烧后主要的致癌物质。随着吸烟数量的增加,患有食管鳞癌的危险也随之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俗语“烟酒不分家”,两种不良因素同时攻击食管黏膜,健康的食管黏膜屏障遭到破坏,就给快速增长的食管鳞癌创造了有机可乘的条件。

长江流域食管鳞癌高发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南北地区,由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及福建等省市构成。以苏北地区为主要代表,即围绕苏北里下河,以扬中为中心,包括淮安、泰兴及建湖等县。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1.6∶1。农村高于城市,约为3∶1。发病年龄以50~70岁最多见,约占全部食管鳞癌患者的60%,40岁以下占10%左右。

过量饮酒

苏北地区是我国七大食管鳞癌高发区之一,其食管鳞癌、胃癌、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高居不下。研究表明,该地区进食快、喜热饮以及高盐饮食是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长期摄入高盐食品,对食管黏膜是一种化学刺激和慢性损伤,引起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茶叶在该地区盛产,研究表明茶是食管鳞癌的保护因素。但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地区居民喜欢喝烫茶,70℃以上的热烫饮食会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周期产生严重影响,并为细胞在有害代谢产物作用下产生癌变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在宣传茶叶有益身体健康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醒不饮用烫茶才是关键。食管上皮癌变是一个多阶段进行性发展的过程,即正常上皮→基底细胞增生→原位癌→浸润癌。在原位癌之前都是可逆病损,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及积极干预治疗可修复为正常黏膜组织。

多数学者认为,恶性肿瘤是环境和遗传的共同作用。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来看,遗传基因是长期以来环境因素改造的结果。比如,东方人和西方人为什么会有差别?热带居民皮肤为什么和寒带不同?北极人的鼻子为什么长?同理:长江流域就存在XRCC1399 Gln/Gln基因,是食管鳞癌的高发因素。而普遍存在食管鳞癌人群中的P53基因在该地区就没有突变。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环境可以影响基因的改变并对人类造成长期的影响,微环境影响了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所以,着手创造美好的环境是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的来说,我国食管鳞癌具有6个明显的流行病学特征:

●地域不均衡分布:河南、河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及四川等省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且同一省份也具有不均衡性,如河南林县、河北磁县、江苏扬中和四川盐亭等高发地区平均病死率达到69/10万~166.22/10万,与低发地区之间的发病率相差数十倍到二三百倍。

●性别分布不均衡:男∶女为(1.3~2.7)∶1,但高发区的男女比例差异明显降低。

●年龄分布不均衡:食管鳞癌的发病率随年龄逐年递增,50岁以后为高发年龄段,特别是高发区,5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

●种族差异:新疆哈萨克族居民食管鳞癌的病死率比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高出2~31倍,病死率比全国平均值高2.3倍。

●经济水平差异:高发区一般位于经济水平较低、较为贫困、饮食缺乏多样化、缺乏营养的地区,所以,民间有一种说法:食管鳞癌是穷人的专属疾病,越穷越“噎”。

●家族聚集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管鳞癌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阳性家族史。比如:双胞胎同期发病、夫妻前后发病及迁徙村具有相同的发病率等研究说明了食管鳞癌和遗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