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高危人群注意事项

食管癌高危人群注意事项

哪些人是食管鳞癌的高危人群

目前,科学家们列举了一些主要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危险因素:比如太行山区人群喜食含有亚硝胺类较多的食物(如腌制酸菜)或者发生霉变的食品;长江下游地区人群长期喜欢吃烫食,如潮汕人食管鳞癌发病率高就可能与长时间喝功夫茶有关系;个人的生活不良嗜好,如好烟、好酒等。

食管鳞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如果长期存在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包括口腔疾病,如牙龈炎、口臭、反酸、恶心、呕吐及上腹部不适,就很可能会导致长期慢性食管炎的存在,容易导致食管鳞癌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消化系统的不良症状长期刺激食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引发食管黏膜反复损伤,表皮细胞过度增殖,在增殖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致癌物质的影响,最后导致食管发生肿瘤病变。如果既往检查发现食管炎而且伴有不典型增生就更应该重视了。

●家族中有食管鳞癌、胃癌病史的,其发病率会比较高。食管鳞癌具有家族聚集现象,这与家族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所处的微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

●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经常抽烟、酗酒,经常吃腌制、熏制的食物,喜欢烫食,进食速度快,而且很少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长期如此就很可能会引发食管鳞癌。

●50~70岁的中老年人是食管鳞癌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是长期不利因素攻击机体爆发的阶段。而在高发地区,35岁以上都应视为高危人群。

抽烟的林县老人

●既往感染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及EB病毒的人群。这些感染和食管贲门上消化道黏膜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且细菌定植密度越高,黏膜慢性炎症程度越重。他们患食管鳞癌的概率也会比正常人高,要积极预防。

食管鳞癌高危人群如何进行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永远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题。早期食管鳞癌治疗可以保全消化道的完整性,治疗效果最好,而且手术简单,治疗过程中几乎无痛苦。因此“三早”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食管鳞癌的症状有哪些呢?总结起来,大体包括以下情况:

●进粗糙食物时有轻微的或偶尔的食物下咽哽噎感。

●进食时胸骨后或者上腹部有针刺、烧灼或摩擦样疼痛。

●咽部干涩等咽炎症状。

●颈部或食管内不适感及异物感。

●进食时能感觉食管的存在,而正常人是没有此类感觉的。

●饮食习惯短时间内有不自觉改变。

●经常有呃逆的症状。

●不明原因的体重快速下降。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到医院咨询胸外科或食管外科专家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主要检查包括:

●永远的胃镜:多数人对胃镜有恐惧心态,目前的技术已经发展到使用电子纤维胃镜和无痛胃镜,完全可以做到在睡眠中完成检查。其他任何检查都代替不了胃镜检查,而且早期病变只有胃镜检查才能确诊,因为胃镜检查不仅可直接观察到黏膜的异常改变,同时还能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其诊断早期食管鳞癌的准确率可达90%~95%。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染色内镜或超声内镜大大提高了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率。染色内镜是通过在内镜下向食管黏膜喷洒卢戈液染色法、亚甲蓝染色法等中的颜料物质,从而使病变处食管与正常食管区分开来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色素内镜方法有双重染色法,3%卢戈液在食管病变处呈非染色区,2%甲苯胺蓝染色在病灶区着蓝色,两者前后喷洒合用,则色泽交相衬托,能清楚地显示食管表浅癌灶及浸润范围。食管内镜超声可分辨5~9层食管壁结构,对判断食管原位癌及早期病变的准确率可达97%,对判断食管内镜黏膜下切除的可能性以及食管黏膜下肿瘤浸润深度均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基本的钡透:X线气钡双重造影是患者常常选择的无痛苦检查方法,也是临床最常用、最基本的发现食管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检查前需要口服产气药物及稀钡,气钡双重造影对发现早期微小病变较为敏感,检查中通过动态观察食管壁的运动状态,还可显示食管病变的位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造影检查的准确率仅为42%,因此,诊断早期食管鳞癌尚不能单独依赖X线检查。

●高分辨CT:高分辨低剂量的胸部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管壁厚度、形态以及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正常食管与邻近器官脂肪间隙存在,食管壁厚度不超过5 mm,如食管壁厚度增加,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者与周围器官分界模糊,则表示食管病变存在。同时胸部CT还可以了解整个胸部(包括肺脏、纵隔以及胸壁)的情况。

对于高危人群,专家建议每年做1~2次胃镜和高分辨低剂量的胸部CT扫描,可以明确地排除食管疾病和肺脏、纵隔等其他胸部疾病。

小常识

●吸烟与饮酒对食管癌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大量吸烟和长期饮烈酒会通过化学和物理刺激使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发生突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容易诱发食管癌的发生。国外的学者还做过一些有趣的研究,他们对吸烟和饮酒的人群做调查,发现吸烟并且饮酒脸红的患者更易发生食管癌。这可能和这些人群体内缺乏一种迅速降解酒精成分的酶有关,进而会增加吸烟和饮酒的叠加损害。所以,此类人群更应调节生活习惯,预防食管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