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病理诊断辅助手段
2025年11月01日
食管癌病理诊断辅助手段
病理诊断中常用到辅助手段协助病理诊断,最常用的为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将细胞内的不同蛋白通过特殊标记显示,依据蛋白表达部位和强度判断组织类型。分子生物学检查则是通过技术处理判断组织内的细胞 DNA序列情况,判断是否为某种肿瘤或是否存在特殊DNA。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不仅可以用于病理诊断,也可用于特殊治疗的判断。
病理报告中常见免疫组织化学一栏有各种英文标记伴随加号减号,这些有什么意义吗
这些标记主要表示肿瘤内蛋白表达情况,这些标记情况有些是诊断用的,有些是判断治疗预后的,主要给相关病理科医生和临床医生参考。
临床医生或病理科医生建议我们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检查,患者还要再取组织吗
不要再取组织。标本制作成为蜡块以后,组织内的蛋白和遗传物质可以有效保存数年之久,只要蜡块内仍有足够的组织,有需要加做此类检查的可以直接取用原有组织,无须再次活检。
小常识
●食管总长是25cm,为什么内镜等报告中会有距门齿30~40 cm的描述呢?
食管总长为25cm左右,但是通常情况下都是以内镜作为食管首选检查方法,因此以进入内镜长度作为食管位置的判断相对直观和简洁,而门齿是每个人都相对固定的解剖位置,最适合作为参照点,因此我们描述食管时通常都是以此为起点计算内镜尖端和这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来描述位置的,比如食管开口位于距门齿15 cm的位置,第二狭窄位于距门齿25 cm的位置,食管末端距门齿40 cm。外科医生或病理医生在对食管做相应检查或手术时均会以此来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