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治疗前的心理准备

绝望的老人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可见,心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有多么重要。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癌症,往往会产生很多情绪反应,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而心理异常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诱生剂和促进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有组织的心理社会学干预(健康教育、应激处理等)可以为新诊断或早期治疗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心理帮助,使患者减少“绝症”的烙印,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心理变化历程有哪些呢
●否定心态:对诊断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尽管各种诊断依据已不容置疑,但仍从主观意念中对这一诊断持否定和排斥心态,于是东奔西走, 遍求名医, 以试图否定这一诊断。
●回避心态:一般情况下,患者的亲属、朋友都认为把恶性肿瘤的诊断告诉患者是极为残酷的, 通常采用蒙骗、掩盖的手法以试图不让患者得知明确的诊断;但患者自己从亲属的神态、多次就诊检查的过程中凭直觉就会意识到自己疾病的性质。结果很可能是在就诊检查、用药中遮遮掩掩,不能大胆积极地就医。
●抑郁心态:对生命失去信心,整天忧心忡忡、多愁多虑、表情痛苦、神态呆滞,甚至日不思饮、夜不能眠,处于极度的抑郁状态。
●焦躁心态: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恼易怒,对身边的人和事总觉得不顺心,寻衅滋事,以发泄心中的无名之火。
●绝望心态:对恶性肿瘤的危险估计过重,对疾病的疗效和预后失去信心,处于极度的伤感和绝望之中,有的患者拒绝治疗、拒绝检查、拒绝与外界交往,甚至还有少数患者有轻生的想法和行为。
●乐观心态:能够较快地面对现实, 主动配合治疗, 期待医生、护士专心致志地为自己检查和治疗, 希望医学奇迹在自己身上实现。
得知癌症后自己如何调整情绪呢
●接纳,与情绪共处:认识到情绪无好坏之分,它既然存在,就去接纳它,认同它。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自己的脆弱也是一种面对方式,往往越排斥越痛苦。
●倾诉:找一个可以信赖、愿意倾听的人倾诉您的担心、恐惧与悲伤。通过倾诉可以释放和疏泄消极情绪。
●采取心理疗法改善情绪状况。如采用ABCDE情绪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适当缓解:A(诱发事件)→B(信念)→C(情绪和行为结果)→D(辩论干预)→E(效果)→接受患食管癌的事实。A:诱发事件,我对这件事的看法;B:信念,我所产生的情绪;C:情绪和行为结果,它并不是由于癌症这件事本身产生的,而是因为我对癌症这件事的看法所决定的。所以只要我改变信念、改变看法,就可以改变情绪。D:学习一些问句来质疑自己的非理性观点,如 “为什么命运一定要公平地对待我?” “谁说患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就没救了?”“如果生活不能总如我愿,那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得食管癌的人又不是我一个。”E: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患者情绪得以改善。
多和您的医生交流。研究表明,医患之间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等的,很多医生感觉已经交代清楚了,但是患者却反映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寻求更多的信息可以全方位了解治疗过程,做出更正确的选择。和您的家人聊一聊,患者应根据自己的意愿结合家庭情况,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更大的支持。有组织的心理社会学干预(健康教育、应激处理等)可以为新诊断或早期治疗阶段的癌症患者提供最大可能的心理帮助,使患者减少“绝症”的烙印,被更多人接受。
“道阻且长”,患者在抗癌过程中需要充满斗志、充满信心才会有胜利的希望。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保存着美国南达科他州电气技师Jenson接受889次手术的世界纪录。30年前,他患上皮肤癌,并扩散到骨骼和内脏,不断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手术,成为世界有名的明尼苏达州梅奥(Mayo)诊所的长期患者,医生准备在他去世后研究他的遗体,但这一想法迄今未实现,因为他还活着,还在继续创造世界纪录。30年来,Jenson坦然面对疾病,从不让死亡的阴影笼罩自己,这种心理状态显然是他战胜癌症的一个因素。因此,只有患者心理状态调整到位,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我们才能共同面对疾病、战胜疾病,如果家属或者患者不配合、放弃治疗,那再世华佗也无能为力。
身边的亲人、朋友得了癌症,作为家属应该怎么做呢
要学会倾听,要能够专心、全神贯注目视对方,不要对他进行评论,识别他的情绪:他的悲伤与恐惧,多陪伴患者。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讲明实情,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让患者敢于面对疾病,越掩盖事实越会使患者焦躁不安,其猜疑和恐惧心理会加重。在将实情告诉患者的同时,要向他说明肿瘤及治疗的相关情况,让患者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安排日后的工作和生活。
●寻求同伴的支持,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不要把患者当成病人,过多的关注会给患者造成负担。
●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状态不同。青年患者由于子女尚未成年,又是家中经济的顶梁柱,所以经济压力过大;而中老年患者常有孤独感,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应减少患者的被遗弃感。
如果癌症患者有轻生的想法或行为,怎么办
●确定和理解患者目前焦虑的主要问题,同时保证患者的安全。
●尽可能把危险降低,必要时可告知其身边的人,寸步不离地陪伴。
●给予支持,强调双方沟通交流,让对方意识到您愿意并有能力帮助他,并将无条件地接纳他。
●提出并且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双方共同探讨、提出应对的方法。
●制订计划,与患者共同探讨并执行。
●双方共同履行承诺,同时不断评估患者的自我意识是否提高。
另外,关于癌症患者心理支持研究领域方面的书很多,在《癌症自愈肿瘤——医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中,美国癌症治疗中心在对300例癌症自愈者的分析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心理神经免疫是防治所有疾病的关键。在对癌症自愈者的心理分析中也发现,对疾病不过分担忧并且善于进行精神调理的人,其癌症的自愈率较高。美国著名心理肿瘤社会学的学科创始人Jimmy的书《癌症人性的一面》中也详细描述了肿瘤患者调整心态面对疾病的方法。建议患者可以多阅读相关书籍,进行自我学习,提高自我心理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