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药物
食管癌中30%~90%的患者存在EGFR过表达。目前抗EGFR治疗主要为单克隆抗体,代表性药物包括西妥昔单抗和尼妥珠单抗。
西妥昔单抗是针对EGFR的IgG1单克隆抗体,通过与EGFR胞外部分结合,竞争性阻断其他配体;通过刺激EGFR胞吞作用,降低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西妥昔单抗一般与放化疗联合应用,部分研究报道了其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Chen等进行了一项中晚期食管癌的同步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的研究,纳入的病例全部为食管鳞癌,同时患者全部进行了EGFR基因检测,药物使用后,对29例患者进行评估,69%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CR),达到1年和2年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比例分别为85.5%和75.1%,EGFR表达阳性的患者达到CR的比例(75.0%)明显高于EGFR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达到CR的比例(61.5%);同时研究发现,出现西妥昔单抗相关性皮疹(≥2级)的患者,其CR和PFS的比例均高于没有出现皮疹或出现轻微皮疹的患者。一项Ⅱ期随机对照研究,评估西妥昔单抗联合5-FU、顺铂的有效性,其有效率为19%,中位生存时间为9.5个月。但也有部分临床研究结果提示,西妥昔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晚期食管癌未显示出优势。Thomas Crosby等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非盲随机对照的Ⅱ/Ⅲ期临床研究,纳入258 例非手术、无远处转移的Ⅰ~Ⅲ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化疗组和放化疗联合西妥昔单抗组,各129 例,结果显示: 联合西妥昔单抗组与单纯放化疗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是22.2个月及25.4个月,而且联合西妥昔单抗组与单纯放化疗组出现的Ⅲ /Ⅳ 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的人数分别为102例(79%)及81例(63%),因此该研究不推荐食管癌患者于标准放化疗方案中加入西妥昔单抗治疗。该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了西妥昔单抗的介入并没有提高患者疗效,反而加重了毒性反应,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抗EGFR治疗另一代表性药物为尼妥珠单抗,尼妥珠单抗是人源化的IgG1单克隆抗体,与西妥昔单抗相比,其人源化程度更高,出现过敏、皮疹机会小。几项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尼妥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或不可切除食管鳞癌安全、有效。一项尼妥珠单抗联合5-FU和顺铂的临床研究中,19例食管鳞癌患者接受了治疗,16例可评估的患者中有效率为68.4%,取得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为42.1%。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联合尼妥珠单抗和放疗治疗Ⅱ~Ⅳ期食管鳞癌,42例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进展率分别为0、52.4%、40.5%和7.1%,中位生存时间为14个月,2、3年的生存率为33.3%、26.2%。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年会上,有研究探索了尼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在晚期食管鳞癌中作为一线治疗的作用。研究共有56例患者入组,局部晚期患者为29例,转移性食管癌为27例,总体疾病缓解率为51.8%,疾病控制率达到92.9%。局部晚期患者的中位PFS为8.2个月,转移性患者为23个月,转移性患者的中位OS为13.9个月。
不管是西妥昔单抗还是尼妥珠单抗,目前在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均体现了一定的治疗前景,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的Ⅲ期临床数据支持,未来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