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
虽然肿瘤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领域的研发热点,但肿瘤免疫治疗并不是新鲜话题。几乎早在100多年前免疫学创建之初,科学家就提出了利用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去攻击肿瘤细胞、消灭肿瘤的设想,并进行了各种尝试。 1950年,Burnet和Thomas提出了“免疫监视”理论,认为机体中经常会出现的突变的肿瘤细胞可被免疫系统所识别而清除,为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各种肿瘤免疫疗法,包括细胞因子疗法、过继免疫疗法(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相继在临床应用。2003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肿瘤浸润T细胞数量与宫颈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相关,证实了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存在,表明免疫系统是可以识别肿瘤并试图控制其生长的。2010年,美国FDA批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支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性肿瘤疫苗sipuleucel-T(商品名:PROVENGE)。2011年,第一支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的单抗(anti-CTLA-4单抗,ipilimumab)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黑色素瘤的二线治疗,标志着肿瘤免疫治疗进入了新时代。最近,已有多个肿瘤免疫治疗药物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包括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pembrolizumab(anti-PD-1单抗,商品名:KEYTRUDA)、nivolumab(anti-PD-1单抗,OPDIVO)获批用于晚期黑色素瘤。2015年3月4日,nivolumab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2017年5月10日,美国FDA甚至已经批准pembrolizumab(anti-PD-1单抗,商品名:KEYTRUDA)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比较有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包括:肿瘤疫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细胞疗法、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