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孩子呱呱落地来到世间,身为父母,我们都会尽力去了解孩子的各种反应:饿了、困了、不舒服了,他会哭;抱他、逗他、带他出门玩,孩子会开心地笑。等孩子大一点了,我们发现他们变得难对付了,他们不再依照大人的期待来反应了:你说东,他偏要西;你希望他活泼开朗,他偏偏胆小爱哭;明明是个温和的孩子,某一天忽然在幼儿园打小朋友了……亲子冲突,天天发生。家长们气馁又无奈,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做错了什么?
我经常接触年轻父母,他们并不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和儿童心理学知识,有时候他们掌握的观念还很新,说起教育理念也常常头头是道。问题在于很多时候,家长们容易忘记一个非常基本、非常老生常谈的道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性格各异、气质不同,对事、对物、对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哪怕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他的言行举止也可能今天这样,明天就那样了。
道理再多,理念再新,重要的是要了解你眼前的这个人——我们的孩子。保持敏感,觉察孩子言行举止背后的含义,这是父母需要一辈子研修的一门大学问。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是由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亲手创办的,是新中国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一代代中托人坚持宋庆龄先生“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教育愿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托人就提出了让孩子“开心、开口、开窍”的教育目标,提倡为孩子创造自然、温暖和支持的环境,顺其自然,让孩子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
本书正是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及所属上海中福会早教中心的老师们这些年来的所见、所思、所感的记录。他们作为有心人,努力探究、琢磨孩子言行举止背后的心理差异和气质个性,哪些是年龄特点造成的,哪些是和大人的互动中慢慢形成的……细致、具体、专业,出人意料,还十分有趣。
它为父母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推开了一扇窗户。我甚至相信,就是专业人士看了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019年10月
潘洁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高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