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其实,很多孩子都会经历这个特殊阶段。这时候,孩子不仅仅对“脏话”感兴趣,还会对“打死你”“把你头砍下来”等带攻击性的语言兴趣浓厚。如果大人对他这样的话语反应强烈,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兴趣,因为孩子正在试探这些语言的反应效果。
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是从重复并模仿他人的话语开始的。是不是脏话、是不是粗鲁,他们不知道,也不在意,觉得好玩就行。在这个案例中,很明显爸爸在孩子面前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说“脏话”时正好被孩子听到了。伊森正处于语言敏感期,听到什么就说什么,什么有趣就模仿什么。爸爸在车里说的脏话,伊森感觉新鲜又好奇,马上就记住了,一有机会就鹦鹉学舌般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
爸爸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听到孩子说脏话立马用强硬的态度质问孩子,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发现孩子说脏话,大人做出强烈的“禁止”反应,还会带来另一个负面后果—大人的强势态度会成为一种“负强化”,给孩子留下深刻的记忆,以后孩子会越说越起劲。要知道,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说大人阻止他们说的话,乐于体验驾驭语言和越界的快乐。
孩子说脏话通常分为以下3种:
模仿性脏话——没有是非观念,别人说一句骂人的话,觉得很好玩,也跟着骂人,这是孩子说脏话最普通的心理原因。
习惯性脏话——孩子的模仿性脏话得到成人的默许或“反应过激式的赞赏”,说脏话慢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有意识的脏话——通常表现在3岁以上的孩子。他们除了觉得好玩而互相模仿,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初步理解脏话的含义,会对特定的对象说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