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从表面看,萱萱脾气大、情绪躁,是个难相处的孩子。其实,3岁左右的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依然容易波动。父母今天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明天却发现他“变小了”;刚才还大哭大闹,现在却破涕为笑,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
萱萱的表现则另有原因。
萱萱有主见,选择做什么,意愿很明确,事先已有自己初步的规划。在画画过程中,她十分认真,小心翼翼地用毛笔涂色,表现出很不错的自控能力。她不仅自主意识强,对自己的要求也高。
性格相对懦弱的倒是妈妈,她不能完全掌控孩子,能做的就是唠叨。妈妈不断地叮嘱还折射出她对孩子的不信任。这样的不信任是长期的,萱萱完全能感受到。她很努力,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不断追求完美。当她对自己的涂色作品不满意时,就会沮丧挫败,长期积累的郁闷很容易导致情绪失控。这里体现出的不仅有萱萱对自己的不满、对作品的不满,更有对妈妈的不满。
萱萱妈年轻、性格温和,照顾两个孩子难免力不从心,对萱萱的内心世界不够了解。她始终觉得萱萱是一个毛躁的孩子,萱萱做什么她都不放心,都会对着萱萱苦口婆心地说教。这次也不例外,萱萱还没有开始涂色,妈妈就开始“打预防针”,叮嘱“要细心,不要弄错颜色”等。妈妈的言行无形中增加了萱萱的压力,事情还没有开始,孩子已经心烦意乱、缺乏自信,最终导致情绪爆发。妈妈大庭广众下发怒,大声教训孩子,对萱萱这样自尊心强的孩子来说,只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不利于孩子良好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