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行为解读

奶奶的心情可以理解,本意也是怕给老师添麻烦。但是,这里涉及怎么看待孩子哭的问题。

幼儿园里,常有一些爱哭的孩子,他们的哭多数是想让老师安慰自己、同情自己。动不动就哭的孩子通常比较敏感、胆怯、懦弱,被小朋友欺负了、不适应集体活动等都会哭。这个年龄孩子的哭包含了多种情绪:打疫苗时是害怕、得不到满足时是愤怒、被冤枉时是委屈……

孩子表现哭的行为,内心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一味制止孩子哭,会产生多种问题:首先,孩子没法学会正视和认知自己的情绪,不知道自己释放情绪是对还是错;其次,家长不允许孩子哭,也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爸妈不知道我的想法,不关心我、不在乎我。哭,更多的是孩子情绪的宣泄。因此,劝阻或命令孩子停止哭泣,却不探究解决他内心的问题,是无法让孩子停止哭泣的,甚至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不近人情的苛求。

玲玲的哭并不是无理取闹,更谈不上勇敢不勇敢,她是因为弄脏了裤子,加上奶奶的责备而感到很难过,她期望得到奶奶的理解和安慰。可顾此失彼的奶奶没有正确认识到孩子的情绪表达,反而要求孩子勇敢,还恐吓孩子,这不仅让玲玲的情绪无法缓解,还起到了火上浇油的反作用。

如果孩子从小就在不许哭的环境下长大,习惯去压抑自己的情绪,长大后就越发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