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据我们幼儿园5位教龄超过10年的老师反映,现在“特别爱干净”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了,她们的班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有轻微“洁癖”的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长期密切的生活接触。如果教养人对孩子弄脏衣物的行为反应比较大、经常责备,就会导致孩子形成条件反射,看见所谓的“脏”容易紧张,慢慢养成见不得“脏”、过度爱干净的习惯。
(2)教养人或家庭中,成人自身特别爱干净甚至有洁癖,幼儿会模仿。
(3)成人不自觉地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后,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有个孩子经常用橡皮反复擦拭桌面、洗手时反反复复地洗。经沟通后发现,是他的妈妈平时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压力很大,而年幼的孩子没有办法释放这些压力,慢慢就会出现行为的偏差。
其实,孩子身边的环境太过干净反而不利于自身抵抗力的提高,还会让孩子自由自主的探索行为受到限制。玩泥玩沙是孩子身心和感知觉发展的重要途径:脚踩沙水、手摸泥巴能让孩子的感知觉获得良好的刺激,变得越来越敏感、灵敏。从儿童的成长特点来看,自由游戏、尽情玩耍是孩子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玩沙玩泥是孩子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好机会。孩子们一起玩沙玩泥,有助于学习和同伴交流相处,促进孩子社会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