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解读
2025年10月14日
■行为解读
在托小班,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常常把老师逗乐。
2~3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他们爱表达、爱提问,经常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说出来。由于孩子正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在与人说话交流时,只知道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听别人表达的意识,所以很难安静地听别人把话说完。在课堂上则表现为不能认真仔细地听完老师说的话。
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脑子想什么,嘴巴就说什么”,这是孩子发展中正常的阶段性表现。例如,在安安的记忆里,“汤圆”和“弟弟跌跤”是联系在一起的,别人一说汤圆,他马上就想起弟弟跌跤。
孩子们看似在课堂上东拉西扯、自说自话,但这不代表他们缺乏倾听能力,反而说明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记忆力出色。小耳朵听到了老师的话,小脑袋马上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小嘴巴就马上表达了出来。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都能根据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随机应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你说我说,你听我也听”的意识,以及人际交流最基本的能力。
倾听,是我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它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乃至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倾听,还是一个很重要的行为能力,是尊重他人、有修养的表现。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培养孩子具有倾听能力的耳朵,教导他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用心地听,同时用眼睛看着说话的人,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