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支持

■策略支持

孩子不断成长,自主意识不断发展,客观决定了他终有一天会什么都要“自己来”。家长要正确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气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我们要努力让孩子吃饭这件事变得愉悦起来。

(1)境由心生:创设健康、丰富的就餐环境。

在膳食品种上下功夫,制作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物,创设主动选择食物的条件。让孩子一起参与选择菜谱,一同买菜、洗菜,甚至加入烹饪环节。这样既能增加食欲,又能培养孩子的进餐能力。

(2)爱由心生:尊重孩子,正确引导。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让他自主地探索和品味食物。哪怕他只尝试了一点点,那也是进步,要积极鼓励,大人的话语不要带有否定词。

(3)信由心生: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权。

有了选择权,孩子的自主性才能体现,自信心才会增加,同时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例如,吃得慢了,可能玩的时间就少了;吃得少了,可能很快就饿了……

我们的想法

接纳孩子“吃”的天性,宽心育儿

为什么说孩子的吃也有“先天不同”?国外的儿童行为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好像是专门为了吃东西而活,他们圆圆胖胖的体型,很少让妈妈为“吃”而犯愁;也有一些孩子,他们似乎不关心吃东西这件事,他们往往就是那种瘦小娇弱,甚至瘦骨嶙峋的体型。这样的孩子有时候会觉得饿,但饥饿感往往很快就会消失,常常令家长忧心忡忡。如果过度强制,他们仅有的那一点小胃口也会被破坏掉,甚至引起呕吐。他们的体重虽然增加很慢,看上去显瘦,但是一样活泼健康。其实,家长只要根据孩子的胃口,少给一点食物,通常就不会发生饭桌上的麻烦。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也可能会拥有狼吞虎咽的食欲。

因此,建议家长调整心态、宽心育儿,小小饭桌也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舞台。请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去思索“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这远比一顿饭的营养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