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支持

■策略支持

大人要以身作则。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大人和孩子说话聊天时,要做到耐心地倾听,不插话打断孩子,注意眼神对视等。如果孩子插嘴,大人可以用放在嘴边的一个小手势、温柔的眼神或者轻抚孩子的脸庞,这些带着爱意的小动作传递“耐心听我说”的要求,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包容和好意;也可以对孩子说:“刚才不合适,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你想说的话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诉说的愿望,也能让他感受到尊重和被尊重。

园长的观点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接待过几位有行为问题的高中生,有的性格乖戾,有的对母亲施暴。和这些孩子面对面交谈的时候,他很惊讶,因为这些孩子表面看上去都相当温和。不过,他很快发现,当他说话的时候,这些孩子通常心不在焉,看似很安静,其实根本没有听。针对他们的心理咨询经常以失败告终。

原因很简单,你说什么,他们根本没听。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朋友。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学会听别人说话。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人并不少。与人聊天,我们通常热衷于讲述,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别人说什么,我们瞪眼听着,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朋友间打电话,我打过去,时间总嫌不够,要说的事情很多;朋友打过来,总是不巧,不是忙着写工作报告,就是要准备明天的汇报。

人与人说话,一个听,一个说,谁说,谁听,取决于对话的双方,看上去没有一定的规则,其实却有约定俗成的规则。

那些不善于倾听的人,那些只顾自己说、不管别人感受的人,内心可能有一种无意识的确信:“我一直这么说下去,他是不会有想法,也不会心烦的。”

换个说法,他确信他有对话的主导权。一个人以为自己握有“对话的主动权”,只说不听,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他就很难有真正的朋友,甚至跟家人也很难和睦相处。

孩子从3岁起就会加入大人的谈话,常见的毛病是乱插嘴,做父母的常会说:“大人说事情,小孩子不要插嘴。”很粗暴地打断孩子说话。父母以身作则比单纯说教更重要。想要教孩子怎么与人对话,第一条就是学会倾听。

妈妈说一句,孩子说一句,轮流说和听;孩子说完了自己的事情,妈妈也说说自己的事情;孩子说话,你要安静,注意力集中地听;他说了什么,你要认真回应;你说了什么,也要求孩子有回应……

认真倾听,不仅表明你对别人的尊重,也会为自己带来种种机会。